聖母訪親 ( 路一 39-56 )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
城;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 。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
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
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
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裏,這是我那裏得來的呢?
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
那信了由 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瑪利亞遂說:「我的靈魂頌揚 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
天主、我的救主;因為,他垂顧了他婢女的卑微,今後,
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
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聖的,他的仁慈
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與敬畏他的人。
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
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
他曾使饑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他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正如,
他向我們的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恩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
,直到永遠」。
瑪利亞同依撒伯爾住了三個月左右,就回本家去了。
節日與福音選讀
每年八月十五日, 天主教會慶祝聖母升天節;由於,台灣地區
並非基督信仰盛行之地,當日,並非公共假期;因此,將這個重
大的節日移至主日慶祝。
在這一天,信仰團體在感恩禮中一起聆聽路加敘述的「聖母訪親
」的故事(路一39-56)。
路加福音的敘述特點
路加福音頭兩章交互地敘述若翰與耶穌的誕生故事,這段福音敘
述兩位胎中懷有嬰孩的母親會面的情況。
路加報導「天使報喜」的時候,曾經告訴瑪利亞,關於依撒伯爾
老年懷孕的喜訊;這是說明 天主無所不能的「記號」。
瑪利亞得到這個資訊、歡樂地去拜訪自己的表姊;兩位婦女互相
肯定她們懷孕的狀況,給予婦女們雙重的尊榮。
有關瑪利亞拜訪依撒伯爾的敘述,整個焦點首先集中在若翰的母
親身上;但是,依撒伯爾腹中胎兒歡悅的情況又使讀者們的注意
力轉向瑪利亞,若翰也因此在母胎中就已成為耶穌的前驅。
整段敘述的重心當然還是集中在耶穌身上,這一點,不但可以由
依撒伯爾為了瑪利亞和耶穌讚美 天主看出來;而且,瑪利亞因
聽見依撒伯爾的話而唱出的「謝主曲」(46 - 55)更是完全不再
提及依撒伯爾和若翰。
瑪利亞的信德與愛心
由於,在天使報喜之時,瑪利亞得知她的親戚依撒伯爾懷孕的喜
事,遂立刻動身前往猶大山區,去拜訪依撒伯爾。
這是一個非常遙遠而且危險的旅程,瑪利亞的行動顯示出她對於
天主的信仰,她相信了天使所說的話:「依撒伯爾雖在老年,卻
懷了男胎」(一26)。
雖然,從納匝肋到猶大山區的路途相當遙遠;但是,路加完全沒
有報導這個旅途的過程,直接敘述瑪利亞到達依撒伯爾家中時所
發生的情景。
相遇和問候
瑪利亞到達目的地後,立刻向依撒伯爾問安。
路加福音頭兩章記載了許多相遇的故事和彼此問候的情況,這些
相遇都來自於 天主的安排; 天主的主動介入,往往把人聯繫
在一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救援逐漸展開。
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彼此問候,表達這個相遇充滿愛情。
在古時,希臘、羅馬以及猶太人彼此的祝福和今日相當不同;以
往的祝福,並非只是一個單純的願望而已,而是實在地具有產生
效果的力量。
路加並沒有報導瑪利亞的問候語,只把注意力集中於依撒伯爾的
回應。
若翰:耶穌的前驅
依撒伯爾所懷的胎兒在她腹中跳躍(41和44),這是一個充滿象
徵性的記號。 天主不僅運用人間的話語,而且也採用人類肢體
的語言來傳達訊息。就如,厄撒烏和雅各伯在母胎中的表現,就
預示了他們未來的關係(參閱:創二五22- 28);同樣地,洗者
若翰雖然目前仍在依撒伯爾腹中,卻已經開始執行做為耶穌前驅
的先知性任務了;他在母腹中歡喜跳躍,顯示瑪利亞腹中所懷的
胎兒就是默西亞。
上主 天主的祝福
若翰在母親腹中歡喜跳躍,來自於聖神充滿的效果;依撒伯爾因
此發出先知性的呼喊。依撒伯爾充滿喜樂地歡呼,和腹中胎兒的
歡躍,都生動地宣告救恩歷史展開新的扉頁。
依撒伯爾呼喊的話,並不是一個「祝福」,而是宣告一個事實:
「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42)。
這句話中並沒有指出瑪利亞和她腹中的胎兒受到「誰」的祝福,
意思就是 天主祝福他們。這是聖經文學中一種特殊的筆法,一
般稱之為「神學性的被動語態」:猶太人由於避諱直接稱呼
天主;因此,往往用被動語態來表達,在話語中,未明白指出的
行動者就是 天主。
天主採用話語祝福人,而且, 天主說出的話具有實際的力量。
上主的祝福,一直陪伴著領受 天主使命的人;但是,這個祝福
並不排除苦難(參閱:路二35)。路加福音從
天主對於瑪利亞和耶穌的祝福開始,結束於復活的主對門徒們的
祝福(路二四50)。
瑪利亞:信德的模範
依撒伯爾接著說:「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裏,這是我那裏得來的
呢?」(43)
這個修辭學的問句預示了耶穌被舉揚之後將要得到的稱號「主」
,如此,一方面表達出瑪利亞的召叫之獨特性,另一方面也同時
清楚地顯示耶穌和 天主之間特別親密的關係。
在聖神感動之下,依撒伯爾最後說的話,則是讚揚瑪利亞的信德
(參閱:路一38),「那信了由 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
是有福的」(45)。瑪利亞在此被表達為聆聽 天主聖言最好的
榜樣(參閱:路八1-21),她的信德和匝加利亞的不信形成強烈
的對比(參閱:路一20)。
聖母「謝主曲」
這段經文的最後,是瑪利亞聽到依撒伯爾的問候語之後所做的回
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囿於篇幅,無法在此詳述,只能以最精
簡的方式綜合說明。
這段經文本身是一首讚美的詩歌,教會傳統上稱之為瑪利亞的
「謝主曲」;因為,瑪利亞在此,幾乎是神魂超拔般地以詠唱來
回應 天主在她的身上所行的偉大奇事。
這首讚美詩中交錯著「卑微與高舉」、「謙遜與舉揚」等對立性
的詞句,正是瑪利亞生命的寫照;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對於
天主的讚美,祂是偉大的、全能的、仁慈的與忠信的 天主。
天主滿全了祂對選民的許諾,俯允所有向祂求助的貧窮和卑微的
人;因此,以色列的一切信者以及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不斷地
用這首詩歌讚美 天主。
【綜合反省】
路加福音以非常技巧的方式將洗者若翰和耶穌的童年故事連結在
一起。
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相遇,含有豐富的神學意義,表達瑪利亞特
別蒙受 天主祝福、她超越一切人的信德以及她對他人的關懷。
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相遇,同時是耶穌的前驅(若翰)和默西亞
的相遇,路一15關於若翰的預言在此得到實現,基督徒讀者因此
堅信,若翰是耶穌基督的前驅。
若翰在母胎中就被聖神充滿,依撒伯爾充分地了解這個記號;因
此,滿心喜悅地稱讚瑪利亞是有福的,因為,她相信了
上主的話。瑪利亞則稱頌 天主的偉大。
直到今日,基督徒仍不斷地重複依撒伯爾問候瑪利亞的話:
「萬福瑪利亞」;同時也不斷地和瑪利亞一起詠唱「謝主曲」。
這首詩歌特別適合於今日的慶典;瑪利亞一生的卑微順服,完美
地回應 天主對她的特別寵幸,最終,賞給她整個人類生命的滿
全、在天堂永遠生活於 天主面前。
(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