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天主託付的人
瑪竇福音 廿五 14~30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塔冷通的比喻早已是家喻戶曉的諺語,「塔冷通」一詞
,本來是代表一大筆錢的度量單位;然而,隨著時光的
受 天主託付的人
瑪竇福音 廿五 14~30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塔冷通的比喻早已是家喻戶曉的諺語,「塔冷通」一詞
,本來是代表一大筆錢的度量單位;然而,隨著時光的
天主的救恩和人的努力
(瑪二五14~30)
張春申神父 著
耶穌一生唯一的使命,就是以言、以行傳報與實踐天國的
臨近;不過,由於天國臨近是 天主自己來到人類歷史中
的救恩事件,它不只關於人類, 天主自己也牽涉在內;
塔冷通的比喻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甲年的瑪竇福音以二十四、二十五兩章的末世論結束
耶穌的宣講,禮儀年甲年最後三個主日,都採用瑪竇
第二十五章的比喻;上個主日是十位伴娘的比喻、下
時時準備好 (瑪二十五 1~13)
作者 蔣劍秋神父
「那時,天國好比十位童女拿著自己的燈、出去迎接
新郎;她們中五位是糊塗的、五位是明智的,糊塗的
拿了燈,卻沒有隨身帶油;明智的拿了燈,並且在壼
裡帶了油。
因為,新郎遲延,她們都打盹睡著了。
準備的智慧
智六 13~17;得前四 13~18;瑪二十五 1~13
默想
閱讀聖經有兩個要點:一是找出作者所帶出的訊息
、二是把該段聖經訊息應用於今日的生活。
第一個要點,別人可以幫忙解釋;第二個要點,必
慎終追遠 (瑪二五 1~13)
張春申神父 著
在耶穌所講的比喻中,有一類稱為天國完成的比喻
;十位童女迎接新郎,便是其中之一。
在禮儀年的最後幾個主日,教會為了叫人想起有關
人類歷史的末日及天地終窮的信仰,特別選了天國
完成的比喻做為「福音」的資料。
一位老師、一位 天父、一位導師
(瑪二十三 1~12)
張春申神父 著
福音作者通常把耶穌公開傳教生活分為三個階段:第一
階段是在加里肋亞宣講天國喜訊;第二階段是由加里肋
亞去猶大的行程,行程中,耶穌注意十二門徒的精神訓
啟示的誡命—愛主、愛人
出二十二 20~26;得前一 5~10;瑪二十二 34~40
默想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後,趕走了在聖殿做買賣的人,斷絕了
當權者的財路,與他們的衝突白熱化;於是他們聯合起來
,爭取主動,好能剷除耶穌這位公敵。
第一個回合是政治性的,由法利塞人及黑落德黨人發動,
假如,沒有愛……
瑪竇福音 廿二 34~40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他們又提出一個誘人上當的問題,再次企圖
請君入甕,找一個能誣衊並陷害耶穌的理由。
問題聽起來很單純:那條誡命最重要呢?
也許,在來來回回的討論中,祂會誤入圈套;因為,
屬於 天主的該歸還 天主
依四十五 1,4~6;得前一 1~5;瑪二十二 15~21
默想
今日的福音常為人津津樂道,其背景是,耶穌進入
耶路撒冷後,把在聖殿中做買賣的人趕走,並開始
對猶太當權者加以責斥。
天主的,歸 天主
瑪竇福音 廿二 15~21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有的話能夠改變歷史的軌跡;今天,我們聽到的,就是
這種話,它決定性地形成了宗教與政治間、教會與政權
宗教與政治 (瑪二二 15~21)
張春申神父 著
為瞭解這段福音,我們必需說明一下耶穌的時代背景
;那時,羅馬帝國統治地中海沿岸所有的地區,耶穌
所居住的巴勒斯坦也是羅馬皇帝的領土,當然,要求
猶太人向羅馬納稅。
福音中的稅吏,便是擔任收稅的角色。
誰擁有 天主,就擁有一切
(瑪二十二 1~14)
作者 蔣劍秋神父
耶穌又開口用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一位國王
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 他打發僕人去召被請的人來赴
婚宴,他們卻不願意來。
被打回票的邀請
瑪竇福音 廿二 1~10(長式:瑪 廿二 1~14)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請試想:有一位東方的國王為他的兒子、即王位的繼承人
安排了一個盛大的婚宴,王國內所有位尊、顯赫之士都被
婚宴之喻 (瑪二二 1~14)
張春申神父 著
今天福音中,婚宴的比喻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國王
請人赴宴;第二段是、國王巡視宴席;前後兩段都應當在
耶穌與初期教會宣講天國喜訊的背景中去瞭解;不過,為
我們現在聆聽比喻的人,也有極重要的意義。
天主遣派聖子耶穌報告天國臨近,猶如請世人赴宴;因為
猶太人之得救 (瑪二一 33~43)
張春申神父 著
今天福音中的比喻,為認識聖經歷史的人,尤其,相信
耶穌基督的人,並不難瞭解; 天主的國是 天父對於
人類救恩計畫的實現。
不過,這個計畫只是藉著耶穌基督的整個生命完成於人
間;宗徒大事錄記載伯多祿的講道說:「這耶穌就是為
只有承行 天父旨意,才能進天國
則十八 25~28;斐二 1~11;瑪二十一 28~32
默想
耶穌喜歡講故事;因為,故事是當時傳遞訊息最佳的
工具。
今日福音故事的訊息很簡單:人要承行 天父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