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一月六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

表示,        天主的國經常被比做一場盛宴,耶穌邀請我們和

祂一起慶祝;但是,我們常會找各種藉口來拒絕祂嗎?

耶穌是良善的,這的確沒錯;但是,祂也是公義的。

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圍繞福音中耶穌所做的宴席比喻

展開彌撒講道;取自《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的福音比喻,

是前一天有關爭坐宴席首席的延續;當時,耶穌醫好了一

位病人,並觀察到在宴席中有許多客人爭著坐首位;因此

,耶穌勉勵法利塞人邀請那些卑微、弱小者,甚至是無法

給予回報的人一同進食。

當天的路加福音又繼續談到,在宴席上,一位客人驚歎說

『將來,能在        天主的國裏吃飯的,才是有福的!』

耶穌於是講了一個比喻 ,有一個人設了盛宴,邀請了許多

人,他打發僕人去給被請的人說:『請來吧!盛宴已經齊

備了』。

但是,每個人都推託說不去;有人因為買了一塊田地、有

人因為買了五對牛、還有人說剛剛娶了妻,總是有藉口,

都表示道歉。

道歉,是禮貌地說『我拒絕』。

然後,主人就打發僕人到城中的大街小巷去邀請那些貧窮

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人;他們都來到了宴席。

教宗表明,這段福音以第二次拒絕做為結束,這一次,是

出自耶穌的口。

耶穌等待著,祂給予第二次機會,甚至第三次、第四次、

第五次機會;但是,最後,祂會拒絕。

教宗說:這種拒絕必須促使我們進行反思;有時候,耶穌

叫我們和祂一起慶祝、與祂同在,改變我們的生命。

你們設想一下,祂正在尋找祂最親密的朋友;可惜,他們

卻予以拒絕!

然後,祂便去尋找病人;或許,有些人加以拒絕,但是,

其他的人都接受了邀請。

我們常常感受到耶穌召喚我們去尋找祂、去做一件善工、

去祈禱、與祂會晤;我們卻說:『主啊,對不起,我很忙

,沒有時間!』

我們把耶穌晾在那裡!

教宗繼續說,最後,進入天國的,是那些沒有拒絕耶穌、

或沒有被耶穌拒絕的人。

有人認為,耶穌如此良善,最後,必會寬恕一切。

關於這種思想,教宗答道:是的,祂是良善的、慈悲的;

但是,祂也是公義的,如果,你打心裏拒絕祂,祂也無法

開啟你的心門;因為,祂非常尊重我們的內心。

拒絕耶穌,就是從內心關閉了門,祂將無法進入。

教宗也注意到另一個要素,誰為宴席買單?

那正是耶穌!

在第一篇讀經中,保祿宗徒向我們展示這個宴席的收據;

他說:『耶穌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貶抑自己,

直到死在十字架上』(參:斐二7~8)。

教宗表明,耶穌用自己的生命為宴席買單,我卻說不能來

;讓我們祈求 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明白自己為何

要心硬、固執和拒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