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二月一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

表示,人人都會在心中抗拒       天主的恩寵;因此,我們必

需覺察自己,承認自己是個罪人,祈求       上主的援助。

教宗論及的各種抗拒,包括言詞空泛、自我辯駁以及指責

他人。

當天的彌撒集禱經向       上主呼求說:「求禰施展       神能,

大力援救我們,並以禰的仁慈恢復我們因罪惡失掉的恩寵

」;教宗由此展開彌撒講道,談論經常阻礙基督徒在生活

中前行的各種抗拒,並將之分門別類、加以解釋。

首先是「公開的抗拒」;教宗表示,這種抗拒出於善意,

就像掃祿抗拒       天主的恩寵時,堅信自己是在替天行道;

耶穌一命令掃祿停止,掃祿遂大徹大悟。

教宗表明,「公開的抗拒是健康的」;因為,「這種抗拒

向悔改的恩寵開放」。事實上,我們大家都是罪人。

相反地,「隱藏的抗拒」危險至極;因為,它們隱而不顯

教宗指出,「我們每個人在抗拒恩寵方面各有鮮為人知的

方式」,我們必需覺察自己,「把我們的抗拒放在

上主面前,求       上主淨化我們」。

斯德望譴責法學士的正是這一點:他們抗拒       天主聖神,

卻又想表現出他們在尋求       天主的光榮。

斯德望戳破這表像,因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教宗說: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些隱藏的抗拒;但是,它的

本質是什麽呢?

就是,它不斷阻撓悔改的進程,始終如此!它總是阻撓,

從不為之奮鬥。

它靜止不動,或許,還面帶微笑;你就是無法越過它。

它消極地抗拒,隱而不顯。

當一個機構或家庭在轉變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有人說:

『那裏存在不少抗拒』。

抗拒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魔鬼在那裡播下抗拒的種子,阻

撓       上主前行。

教宗將隱藏的抗拒分為三類,分別是言詞空泛、自我辯駁

以及指責他人。

在言詞空泛方面,教宗引用當天福音中耶穌的勸言重申,

不是凡向耶穌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參:

瑪九27~31)。

這如同二子的比喻:父親要求兩位兒子去葡萄園裡工作,

一位兒子斷然拒絕後,幡然悔悟,遂前去園裡做工;另一

位原先承諾要去,後來卻沒有去(參:瑪廿一28~32)。

教宗表示,有些人滿口答應、事事贊同,手腕非常圓滑,

真正的意思卻是拒絕;他們允諾將改變一切,其實是為了

讓一切保持現狀,這就是「言詞空泛的抗拒」。

關於自我辯駁的抗拒,它指的是,一個人不停地找藉口,

「總是提出反對的理由」。

教宗表明,在有許多藉口的地方,就沒有       天主的馨香,

彌漫著的是魔鬼的惡臭。

基督徒不必為自己辯白,是由       天主聖言替他做辯護。

自我辯駁的抗拒,意味著「替我自己的立場找藉口,卻不

依循       上主給我的指示行事」。

第三種隱藏的抗拒是指責他人:當人們指責他人,以免反

躬自省、悔過自新時,便是在抗拒       天主的恩寵;法利塞

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參:路十八    9~14)所強調的就是

這種抗拒。

人人每天在心中都有所抗拒;教宗認為,對恩寵的抗拒是

個好徵兆;因為,「它顯示出       上主正在我們內做工」。

可是,我們必需擊潰這些抗拒,好讓恩寵前行;為此,當

抗拒浮現時,我們不必害怕,要承認自己是個罪人,祈求

上主的援助。

最後,教宗總結道:抗拒,向來是我們身上原罪的果實;

心懷抗拒是件壞事嗎?

不是的,它是件好事!

糟糕的是,我們將它用來抗拒       上主施予的恩寵。

心懷抗拒很正常,它等於是說出:『       上主,我是個罪人

,求禰援助我!』

讓我們省思這一點,為即將來臨的耶穌聖誕節做好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