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十一 1 ~ 10;詠七十二【七十一】2,7 ~ 8,12 ~ 13,17;羅十五 4 ~ 9;瑪三 1 ~ 12
各位兄弟姐妹 :
上一個主日,我們開始了新的禮儀年;將臨期,不只是讓我們爲慶祝聖誕節做好準備,它也提醒
我們,要準備好面對人子的第二次來臨。
在上個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穌強調,人子必要在世界末日的時候來臨,但是,沒人能預知世界末
日何時到來。這也就是說,基督徒必須時時刻刻對人子的來臨抱持警惕的態度,活在當下。
就因爲我們不可能預知這審判的日子何時到來,最保險的做法就是每一天活在警醒之中。
今天的讀經一,章節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身爲 天主的僕人,依撒意亞先知不時在努力,促使
當時的君王對信仰做出正確的回應。他一再地向國王阿哈次發出警訊,也邀請他向
天主要求徵兆,好能使他信服 天主對以色列的計畫勝過人的計畫;但是,阿哈次拒絕在信仰的
道上踏出一步。所以,藉著這個神諭,依撒意亞宣布,再過一些時日,以色列子民才能得到他們
所真正需要的君王。
擁有王室血統的葉瑟之子達味成了理想的君王;依撒意亞先知形容這位君王是從葉瑟樹幹生出的
嫩芽,因爲,在前數節中,他提到 天主將打擊王室,就像用斧子將樹砍倒(見依十33—34)。
這位新的君王將充滿 天主的神。我們的信仰傳統從這章節中總結出聖神七恩的說法;在這些被
列出的恩寵中,以敬畏 天主最爲凸出。許多以色列的智者指出,這神聖的懼怕是智慧的泉源。
以色列的許多君王,譬如,阿哈次,就是缺乏對 天主的敬畏之心。以往的那些君王聽信阿諛讒
言,並以此態度治國,他們企圖在世俗的資源中尋找安全感,而不是全心依靠 天主的看顧。
相反的,借用對伊甸樂園情景的描述,先知指出,在那位理想君王的統治下,將不再出現弱肉強
食的狀况;在這位賢明君王的統治下,大地充滿和平,沒有任何恐懼。
今天的讀經二,取自羅馬書;保祿宗徒提醒羅馬的信徒,在舊約中教導人們面對艱困時絕不動搖
,同時,也提供人們鼓勵的話語。自始至終, 天主會照顧我們所需的一切; 天主尤其會幫助
猶太人和外邦人和睦相處。主耶穌的使命確實彰顯了 天主對聖祖們的忠信,同時,也給外邦人
帶來了 天主的仁慈與悲憫。
今天的福音章節取自瑪竇福音;在這部福音中,並沒有預先介紹洗者若翰的背景,我們只聽到這
樣的記述:「那時候,洗者若翰到猶太曠野……。」他是一位悔改的宣講者,他宣講的動機和內
容都圍繞在【天國臨近了】這一點。他展示出的形象,讓人們想起偉大的厄里亞先知。人們相信
厄里亞會再次出現,好幫助以色列子民準備自己面對將要顯示給他們的 天主。
爲瑪竇福音的作者來說,洗者若翰扮演的是厄里亞的角色,他如此做,就是爲了成爲主耶穌、
默西亞和 天主聖子的先軀。
若翰這番宣講的對象是一些經師和法利塞人;此時,瑪竇很可能想到他的團體的對頭,也想到
耶穌時代的人們。他的團體,當時,面對當地會堂領導人的反對;當時的基督徒也正處在被猶太
會堂領導人開除教籍的邊緣。儘管如此,若翰具抨擊性的訊息是十分清楚的;天國已經來臨,它
的來臨要求人們對自己的行爲有所改變。悔改的真正意思是【徹底的改變】;說該說的話和有正
確的思想,這些都不夠;言語和思想必須轉化成行動和行爲模式。
瑪竇要很清楚地讓我們意識到,儘管,洗者若翰是個很重要的人物,但是,主耶穌的地位比他更
加崇高。瑪竇如此的辯解,主要是因爲,當時,仍有洗者若翰的跟隨者宣稱他們的師傅才是真正
的默西亞,也就等於否定了耶穌的默西亞身分。
這個問題比我們所想像的還嚴重,因此,這部福音強調若翰只是先軀,耶穌才是默西亞。無疑地
,若翰施行的洗禮和許多猶太團體所施行的洗禮相似;這是一種預備末日來臨的洗禮,因此,它
強調必須悔改和潔淨。可是,主耶穌的洗禮比若翰的洗禮更勝一籌,因爲,它包含了救贖的能力
。對信者們來說,只有主耶穌,才是整個救恩計畫的執導者。
藉著今天的三篇經文的啓示,我們可以做出以下三點反省:
(一) 在痛苦中,期待 天主正義的來臨
儘管,以色列子民在那些不忠信國王的統治下吃了不少苦,先知不時提醒選民,
天主是忠信的,並且,鼓勵他們時時懷抱希望,正義的日子必定會來到。
或許,我們會很在乎在有生之年能看到 天主的正義臨於我們的社會中,但是,我們要意識到
,塵世中的生命無法經驗到完美的正義。我們都是罪人,儘管,我們被召而擁有實踐正義的使命
,但是,我們在這塵世上能實踐的正義確實非常有限。在努力實踐正義的當兒,我們應當懷抱希
望,期待 天主在末世所要實踐的正義。
(二) 惟有正義,人類才能獲享和平
人類實踐正義,能改善人類與其它受造物的關係;人類社會的貪婪、腐敗,導致環境的破壞和
受造物的毀滅。在人類歷史中,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不正義,導致戰爭連連。正義的實踐,不
只是局限在人與人之間,我們也應當爲受造界實踐正義。
人類發展科技的同時,忽略了與受造界的關係;人類對大自然的大量開發,導致環境的破壞和
許多生物的滅絕。如果,我們繼續以不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大自然和受造界,給它們造成不可彌
補的破壞,一旦,大自然反撲,人類就將沒有安寧的日子可過。
(三) 我們所慶祝的禮儀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我們慶祝的各種聖事和禮儀,需要發自內心的熱忱;那些前來接受若翰施洗的人們必須有悔改
的心志,决意改善他們的生活。
同樣地,當我們參加教會所舉行的各種禮儀和聖事時,我們也是懷著悔改的精神來參與。我們
的參與,代表著我們對改善生活的誠意;否則,參加這些禮儀或領受聖事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
益處。
禮儀和聖事不具任何改變人的法術;只有發自內心與 天主恩寵合作的誠意,我們所領受的
聖事才能在我們身上發揮效應。在這將臨期中,讓我們努力與 天主的恩寵合作,藉著參與
禮儀和聖事,把所領受到的恩寵帶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改善自己,也改善我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