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富翁和拉匝祿的比喻

 

【福音:路十六 19 ~ 31

「有一位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

另有一位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

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是,只有狗

來舐他的瘡痍。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位富家人

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

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

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

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

福;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

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你應受苦了。

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

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

邊來也不能。

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

,我有五位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

的地方。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

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

,他們必會悔改。

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

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經文脈絡】

上個主日的福音講述耶穌教導門徒正確使用財富的態度(

路十六  1 ~ 13),當時,也有一些法利塞人在場;因此,

他們嘲笑並批評耶穌。

面對這個情況,耶穌駁斥法利塞人(14 ~ 18),最後,向

他們講述今日的基督徒十分熟悉的「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

」(路十六19 ~ 31)。

在這個主日的感恩禮中,教會邀請信仰團體再次一起聆聽

這個比喻;整個比喻具有雙重的結構,先是有關兩個人物

生前(19 ~ 21)與死後情況的描述(22 ~ 23);接著,是

兩組對話(24 ~ 31);故事的推展生動有趣,我們按著順

序加以說明。

 

【19 ~ 21人物介紹】

比喻的一開始介紹兩個主要的角色  : 一位富翁和一位乞丐

;經文對於富翁的介紹非常簡單,沒有提及名字和住處,

只強調他享受著極盡奢華的生活。

相對而言,有關乞丐的描述則詳盡得多,不但詳細說明他

的悲慘窘境:孤獨無助地躺在富翁家門口,身體暴露在狗

群和各種危險之中;也指出乞丐的名字叫做「拉匝祿」。

「拉匝祿」,是翻譯成希臘文的名字,希伯來原文是「厄

里厄則爾」,意思是「    天主幫助」,這是猶太社會中常

見的名字(參閱:創十五2;若十一)。

 

【22 ~ 23二人的結局】

故事非常精簡地描述拉匝祿的結局:他死後被送到亞巴郎

的懷抱中;猶太傳統相信,亞巴郎早已經和    天主生活在

一起(參閱:路十三28;瑪八11)。

接著,比喻非常詳細地按照猶太思想方式敘述富翁的死亡

、埋葬以及他在陰間的悲慘境遇。

二人生前和死後的情況剛好對調:生前,富翁在豪宅內日

日宴飲享樂;拉匝祿只能躺臥在豪宅門前,忍受野狗侵襲

;然而,二人死亡以後,富翁只能在陰間(天堂外)忍受

折磨,痛苦地仰望在天堂內享福的拉匝祿。

 

【24 ~ 26第一段對話】

在富翁和亞巴郎的第一段對話中,「自稱是兒子」的富翁

求亞巴郎,派遣他所熟識的拉匝祿來減輕他的痛苦。

亞巴郎卻要他回憶自己和乞丐過去的生活,並且告訴富翁

,現在,所轉換的情況是合理的。

亞巴郎的這段話反映出猶太傳統有關「報復」或「報酬」

的教導(參閱:路一53,六20 ~ 26)。

亞巴郎同時告訴富翁,人死後和生前的情況大不相同;在

生前,如果,富翁願意,便可以輕易地接近乞丐;在死後

,二人之間則存在一個不能跨越的鴻溝。

 

【27 ~ 31第二段對話】

第二段對話具有一個雙重的結構,富翁首先呼喊亞巴郎為

「父親」(主日感恩祭典翻譯為「祖宗」,非常不恰當

!)並向亞巴郎祈求另外一個恩典;這位富翁請求亞巴郎

派遣拉匝祿去「警告」自己的弟兄們,好使他們能得救。

「警告」一字,按原文字義,更好直接翻譯為「做見證」

,這是路加常常採用的初期教會宣講常用的表達方式(參

閱:宗十42,十七31)。

亞巴郎回答富翁的話「活著的人有梅瑟和先知的教導已經

足夠」,也同樣地反映初期教會的宣講方式(參閱:路二

27,44;宗三21 ~ 25)。

富翁則辯駁說:由亡者中帶回來的訊息,超越先知的教導

,可以「促使人悔改」;亞巴郎卻回答說:聆聽復活者和

聆聽梅瑟與先知們其實是緊密相關的,不聽從梅瑟和先知

的人,也不會聽從由死亡中復活的人。

整個比喻隨著這個教導結束,而且,這個結束語非常具有

路加作品的特色:「悔改」,本是一切宣講的最終目標;

所謂「有人由死亡中復活了」,當然,使讀者立刻聯想到

耶穌基督。

 

和若望福音的關連】

比喻結尾所說的「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也無法使

信服」,使人想起若望福音十一章耶穌復活拉匝祿的故事

;根據若望所記載的故事,拉匝祿的復活不但沒有讓猶太

宗教政治領導人物相信耶穌,反而促使公議會做出了殺死

耶穌的決議。

 

【綜合反省】

這個比喻以對話的形式描述富翁的命運,對讀者提出深刻

的教導,整個敘述含有高度的「警告」意味。

警告當時的聽眾及日後的讀者,不要和「這位富翁」一

,應該按著生命的法律善度生活,以免成為「聾子」,以

致於連由死亡復活者所帶來的訊息也無法聆聽。

就整個路加福音第十六章的脈絡來看,路加運用這個故事

指責當時信仰團體的敵人,控訴他們大多貪愛錢財,因此

,不接受耶穌復活的福音喜訊。

對今日的讀者而言,主基督也藉著這個故事警告我們錢財

的危險;但是,福音並未通盤否定錢財的價值,而是指出

財富可能使人盲目,把人引入絕對的自我中心,自己封閉

心門,無法對先知的教導以及復活的喜訊開放,更看不見

生活周遭需要援助的弟兄、姊妹。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