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匝祿的啟示
亞六 1a,4 ~ 7;弟前六 11 ~ 16;路十六 19 ~ 31
默想:
路加福音是社會性最強的,時時表現出對財富的嫌惡及
對窮人的關懷,並且明確聲明「貧窮的人是有福的」 和
「富貴的人是有禍的」。
今日的比喻是路加所獨有,極有可能是向著撒杜塞人說
的;因為,他們多半富有,而且極多做司祭;他們不信
死人的復活和來世的生命,故傾向現世的享樂。
比喻似乎是向著這類人說的;當然也能挑戰我們。
福音比喻中的人物有名字,這是第一次;「拉匝祿」,
有「 天主助佑」的意思。以名字的中文諧音和意義,
我們可譯做「賴天佑」,名字已透露出 天主對窮人的
眷顧。
富翁本無姓名,西方後來給他起名叫Dives,這是拉丁文
財富的意思;在中國,可能稱他「戴金發」。
故事很簡單,但是,不易把握它的深意;難道,穿得好
、吃得好,就要下地獄嗎?
不過,當司祭的撒杜塞人卻知道耶穌影射他們。
比喻中的富翁,過著不相稱的、矛盾的生活,一方面,
他「身穿紫紅袍和細麻衣」,顯示出司祭的身分;另一
方面,他卻「天天奢華地宴樂」,完全與貧窮的猶太社
會背道而馳,而且也不理會法律的要求,既不工作,亦
不守安息日;可見,他只顧自己享樂,不守法律、不理
天主,更不理別人。
法律和先知都要求以色列人幫助窮人;而且,乞丐就是
社會上無法照顧自己的人。
拉匝祿「滿身瘡痍」,明顯地是位有病的人,無法假裝
;有狗來舐他的瘡痍,他也弱到無力趕走。
這位乞丐就在富翁的家門口,就是在富翁必經的路上,
他不可能見不到。
拉匝祿要求的,只是桌上掉下來的碎屑,通常是給狗吃
的;但是,卻得不到。
這位富翁是認識拉匝祿的;因為,在比喻中,他兩次叫
出拉匝祿的名字。
連這個舉手之勞,卻見死不救的人,自然得到他的報應
。拉匝祿雖然沒有做過甚麼偉大的事,但是,能在亞巴
郎的懷裡受安慰,只因他「在世時受盡了苦」;可見,
天主如何善待受苦的人。
為那些時常質疑痛苦價值的人,這裡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故事至此本來可以完結,但是,為了撒杜塞人及後來的
聽眾,比喻加上下半部;拉匝祿死後,「天使」把他送
到亞巴郎的懷裡。
此乃教訓撒杜塞人不要不信天使的存在、或質疑有永生
;死後的生命是承受著今生的果。
以色列人自恃有亞巴郎做祖先;比喻卻指明,即使呼叫
「父親亞巴郎」,也無際於事。
富翁要求亞巴郎打發拉匝祿回去、警告他的五位兄弟,
免得他們重蹈覆轍。
亞巴郎的回應是,如果,他們連舊約梅瑟和先知的要求
也不能守,遑論新約中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他們更不會
相信。
梅瑟與先知要求以色列人善待有需要的兄弟;那麼明顯
的啟示都不能守,又怎能期望不信有復活的撒杜塞人去
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
比喻在當時是有特定的對象,亞巴郎雖然沒有打發拉匝
祿回去警告那五位兄弟;實際上,那五人是獲得警告的
,因為,那五位兄弟在場聆聽耶穌的比喻,只要他們回
去善待周圍有需要的兄弟、姊妹,他們便算明白耶穌的
教訓。
那五位兄弟,也能夠指我們;可見,拉匝祿與富翁雖是
虛構的人物,那五位兄弟卻是活生生的真人。
在生活上,我們可能沒有做不准做的事,如 : 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見證等,就以為了不
起。
倘若,我們完全不理會一些應該做的事,生活只為自己
打算, 天主的地位很低,又不關心別人的需要,即使
他們就在自己身旁;我們便是富翁的翻版。
讓我們求 天主幫助我們明白「自己就是五位兄弟中的
一位」,比喻也為我們說的。
只要我們注意聖言的要求,又有憐憫心關懷別人的需要
,我們實在不必有死去的親人奇蹟性地報夢,才會相信
人生不應只顧享樂,還有比享樂更重要的事要做。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我是否常常關懷弱小?
當看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尋求協助時,我的反應是什麼?
是否祈求 天主賞賜慈悲的心,伸出援手?
我們是否常常反省自己的生活?
為喜悅的事向 天主獻上感恩;將悲傷的事奉獻給主,
請求祂的仁慈撫慰?
信友禱文:
請為街上的流浪兒童得享家庭溫暖祈禱
祈求仁慈的 天主眷顧街童,幫助他們找到家庭的溫暖
及善心人士的照顧;有朝一日能自立生活,創造自己的
未來。
請為世上貧富不均的現象早日結束祈禱
祈求明智的 天主賜給人們智慧,早日解決貧富不均的
現象,使貧苦人也能同享升學、富裕的生活權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