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 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教宗方濟各為司鐸禧年活動

與會者帶領默想。

 

六月二日上午十點,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教宗方濟各

帶領參加司鐸禧年活動的與會者做首場避靜默想,主題

是「從距離到宴席」。

教宗指出,    天主的慈悲拉近我們與祂的距離,帶領我

們進入祂的宴席;我們雖為自己的卑微感到羞恥,卻享

有    天主所賜的尊嚴。

從福音中,慈悲父親的比喻,教宗展開這次默想的內容

路十五11 ~ 32;這位父親的小兒子在遠方把財產揮霍盡

了,只好靠放豬維生。

他自私自利、為所欲為;但是,他不只沒有尋獲自由,

反而淪落為奴隸;因此,他開始思念故鄉。

當這小兒子回到故鄉時,他的父親對他又親又抱,直接

拿宴會的禮服給他穿上,不在乎他全身骯髒。

教宗稱,這就是「帶著羞恥的尊嚴」。

教宗由此闡述「尊嚴和羞恥」這兩個極端。

「在尊嚴和羞恥並存的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

天父的心跳」;慈悲有如鮮血那樣由    天父的心中流出。

「    天父走出來尋找我們這些罪人,吸引我們到祂身邊

,淨化我們、更新我們,並再次派遣我們到所有邊緣之

地,把慈悲帶給眾人」。

上主不只淨化我們,更與我們相遇,賜予我們尊嚴。

教宗以西滿伯多祿為例,闡述在牧職中,尊嚴和羞恥的

健康張力。

西滿是位普通人,有自己的矛盾和軟弱,耶穌給他起名

為伯多祿,使他成了磐石,掌握天國的鑰匙,領導其他

人。耶穌剛誇獎了伯多祿的信德宣認來自    天父,他卻

要求耶穌遠離十字架,因而立即又受到耶穌的嚴厲斥責

;伯多祿始終面對這兩個極端。

教宗表示,我們極度羞恥的卑微和至高的尊嚴同時存在

;「當    天主子民親吻我們的手、尊敬我們,我們卻看

到自己最深處的卑微時,我們做何感想?

矛盾總是存在;我們必需置身於此,置身於我們極度羞

恥的卑微和至高的尊嚴同時並存的空間內。

骯髒、不潔、狹隘、虛榮、自私,虛榮是我們司鐸的罪

;但是,我們同時被洗淨雙腳、被召叫和揀選去分派增

加了的餅,受到子民的祝福、愛戴和照顧;唯有慈悲能

使人承受那樣的處境」。

卑微與尊嚴之間的張力為何結實累累呢?

教宗解釋道:「因為,這張力的維繫源自於自由的決定

;雖然,在一切事上,    上主助佑我們,但是,祂施展

為時,主要還是尊重我們的自由;慈悲便是關乎自由

的問題」。

慈悲,是一種觸動內心的情感,當一個人體驗到慈悲時

,便由直覺明白了許多事。

舉例而言,我們明白別人處在絕境,他的遭遇並非出於

他的罪過;我們也明白別人與自己一樣,因而能夠設身

處地為人著想。

最終,我們會堅信,需要無盡的慈悲、如同基督聖心的

慈悲,才能賠補人生中的許多罪和苦難。

慈悲若是低於那層次,便無濟於事。

慈悲會弄髒手,帶來危險;慈悲涉及的是人,不是案件

;教宗告誡司鐸說:「我們要小心我們的措辭;有時,

我們會不經意地脫口說出:『我碰到一個案件』。

請等一下;你最好說:『我碰到一個人』。

『我碰到一個案件』的措辭太過教權主義,這種措辭貶

低    天主聖愛的具體程度,將人貶低為一個『案件』,

並會使人置身事外,不弄髒手,做出一種乾淨、優雅、

又沒有危險的牧靈工作」。

慈悲賜予尊嚴;    天父要擺設宴席,把祂子女所喪失的

尊嚴一次又全部地歸還,這讓人能以新的視野展望未來。

教宗強調,「慈悲並不忽視罪所造成的客觀傷害,應是

消除它對未來的影響力,這就是慈悲的力量。

慈悲,是生命的正確態度,相反於罪所帶來的死亡苦果

;因此,慈悲顯然絕非天真爛漫,絕不忽視罪惡;慈悲

考慮的是生命多麽短暫以及仍有善事有待完成」。

教宗鼓勵眾人全然寬恕,好使別人也能夠向前展望,不

浪費時間內疚自責、自我感傷和惋惜所失去的一切。

當我們開始照顧他人,也要省察自己的良知。

一個人幫助別人越多,就越能補償他所犯下的錯誤。

慈悲總是充滿希望,它是希望之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