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們, 天主竟犧牲祂的獨生子
創廿二 1~2,9~13,15~18;
羅八 31~34;谷九 2~10
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 小德蘭福傳之友 」指導神師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古時,猶太人四周的外邦人以為,他們所崇奉的
神祇「是要人給予好處」、甚至「要收買」才會
保佑他們。
在國家、民族遭遇重大災難的時候,有些人會把
自己的長子祭獻給神明,希望神明能被如此巨大
的犧牲打動心,幫助他們躲災避難。
雖然,這樣的行為很野蠻,但是,可以看到其中
的慷慨豪情。
做為選民之父的亞巴郎認為,自己應比那些外邦
人更英豪,既然 , 天主對他有所要求,他也就
準備好把他的獨生子依撒格奉獻給他的唯一真神。
亞巴郎的想法確實顯示出一種英豪、慷慨之氣,
這是因為 天主已經許諾他的子孫將會如沙粒一
樣多,他將成為萬民之父(創十七4,7);而且
,亞巴郎知道, 天主的諾言是要通過依撒格來
實現的。
奉獻兒子已經是件難以忍受的事,更何況奉獻了
這位兒子之後,會意味著 天主的許諾無法實現
;這整個事件是荒謬、無法理解的。
亞巴郎對 天主的信心確實很大!真正的信任是
不需要先理解的。
亞巴郎的信任和慷慨十分中悅 天主;但是,
天主絕對不會要求用人來做祭獻,祂給亞巴郎提
供了一隻公綿羊來代替他的兒子。
然而, 天主沒有要求亞巴郎做的奉獻,祂自己
卻做了;在今天讀經二裡,保祿宗徒反省亞巴郎
獻子的事件時,深深地被 天主的行動所感動,
他說:「 天主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
們眾人把祂交出來」。
保祿宗徒是在復活的光照下來反省十字架的意義
,他被 天主的慷慨、英豪所感動;但是,他知
道,主耶穌對 天父旨意的服從使祂從死亡進入
到光榮的復活,因此,不會覺得十字架是
天主父的殘忍、或是一件愚妄的事。
正如他所說的:「我們所宣講的是被釘的基督,
這為猶太人固然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但
是,為那些蒙召的,不拘是猶太人或希臘人,
基督卻是 天主的德能和 天主的智慧」(格前
一23~24)。
可是,為還未受到復活光照的門徒來說,主耶穌
對自己的苦難和死亡的預言,是無法理解也無法
接受的;他們最尊敬的老師怎能遭受如此的厄運
?況且,他們如此期待著耶穌做默西亞,將他們
從外邦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
主耶穌很同情門徒的不理解和恐慌,十字架的奧
蹟太深奧了,沒有復活的經驗怎麼能懂?
祂很瞭解祂的痛苦和死亡將給門徒怎樣的衝擊,
所以,在預言受難後的第六天,祂帶著伯多祿、
雅各伯和若望『也是日後見證祂在山園祈禱時流
露人性恐懼和孤獨的三位門徒』到高山上,給他
們顯示聖容。
這一次,主耶穌改變了面容的光輝,是祂痛苦死
後得到的光榮的小小預象;不過,他們雖然見到
主耶穌顯聖容的光榮,卻還是不明白「從死者中
復活」的意思(福音)。
在四旬期,我們應該多默想主耶穌的苦難,更加
珍惜、感謝 天主為了我們的緣故,連祂的獨生
子也不顧惜的愛。
我們除了認識痛苦和死亡給耶穌帶來日後的光榮
(雖然,後來的光榮沒有減少祂受苦、被釘時的
痛楚和恐懼),更要認識到主耶穌走這十字架的
苦路是為了我們的緣故、是為了要把我們從死亡
的命運帶到永生的光榮;主耶穌今天的顯聖容,
是將來我們獲享光榮的標記。
沒有這個復活的永生和光榮,我們痛苦的人生的
確是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