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七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
,教宗方濟各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家庭為主題;這一次,
他省思了教會與家庭的關係,藉此陪伴以家庭為題的世
界主教會議。
教宗強調,教會與家庭的關係不可被拆散,教會的使命
和世界的生存需要受到家庭精神的激勵;政治和經濟必
需支持家庭。
教宗首先指出,家庭是每個國家和每個文化日常生活的
主角,若仔細環顧今日男女的日常生活,便馬上看出,
到處都需要打一劑家庭精神的強心針。
的確,人建立公民、經濟、司法、職業、國民關係的方
式似乎非常有理性、重形式並安排妥當,卻也非常失去
水分、枯燥、沒有個性特徵;這種建立關係的方式有時
令人無法忍受。
儘管,它希望將所有人都包括在這些形態內,實際上,
卻把越來越多的人遺棄在孤獨和被淘汰的境地。
人與人的關係缺乏人性;然而,人性,正是家庭使每位
成員在不計較得失的愛中彼此扶持的基礎。
教宗表示:家庭,使每位成員感到需要彼此忠貞、誠懇
相待、相互信賴、合作及尊重;家庭鼓勵人去建設一個
適合人居住的世界,相信彼此能夠信賴,在困境中也如
此;家庭教導人言出必行,尊重每個人並彼此擔待。
我們人人都必需意識到,在對弱小、脆弱、受到傷害者
,甚至在生活行為上最糟糕者的關注上,家庭的角色不
可被取代。
然而,家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卻沒有受到重視。
教宗表示,在當今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事務中,沒有給予
家庭應有的份量,家庭的貢獻沒有受到認可和支持。
在一個與人類基本關係毫無牽連的官僚主義習氣下,不
僅公共生活越來越受到阻撓,甚至,社會和政治風氣也
經常顯示出墮落的跡象,遠遠低於家庭教育的最低限度
。這些跡象是:人受侵犯、遭粗俗對待及被漠視。
在這種情況下,與之完全相反的技術至上論和違反道德
的家庭觀便湊合在一起,而且彼此呼應,這實在是一種
自相矛盾的現象。
在今天這個確切時刻,教會能識別出關於家庭和真正家
庭精神的歷史使命,從認真改變自身生活來展開這項使
命。
教宗表示:可以這樣說,家庭精神為教會是一份憲章:
基督信仰必需如此體現,必需如此做。
我們可以說,今日家庭是伯多祿和教會使命的一個最重
要的網,這網絕不是使人做俘虜!
相反地,它把人從遭遺棄和冷漠,並能被淹死的惡水中
解救出來。
家庭很清楚什麽是感到自己是子女的尊嚴,不是奴隸或
陌生人、或只是一個身分證的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