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與法利塞人(谷七 1~8,14~15,21~23)
張春申神父 著
今天,我們在福音中聽到耶穌斥責法利塞人;究竟誰是
法利塞人?他們為什麼受到耶穌斥責?
我們自己也是法利塞人嗎?
法利塞人,是耶穌時代猶太宗教裏的一派,早在公元前
一百三、四十年,法利塞派早已出現。
當猶太主義受到希臘王朝迫害時,他們熱誠地保護法律
;此後,他們的思想與猶太王朝不合,於是,不再參與
猶太政治,表示消極抵抗,只是在宗教領域中活躍。
耶穌時代,法利塞人有六千之多,分布在巴勒斯坦;主
要的任務是為民眾解釋梅瑟法律,所以,大部份的經師
是法利塞人。
猶太人非常注重梅瑟傳下來的法律;不過,法利塞人認
為,梅瑟的法律,除了在舊約梅瑟五書之中,還有不寫
在聖經中的口傳;法利塞人便是梅瑟法律口傳部份的保
管者,為此,他們根據那些傳授,在民間註解法律。
其實,法利塞人為當時的老百姓是相當需要的,幫助他
們解釋一些在文字意義上非常難守的法律,使他們良心
平安地過宗教生活。
不過,在耶穌的時代,至少有部份法利塞人往往在註解
法律上,好像我們現代的有些律師,失去了法律的精神
,只注意表面。
因此,所謂法利塞主義,一般解釋為,只管外表,不重
精神。
在四部福音中,常常見到耶穌與法利塞人針鋒相對。
其實,耶穌在老百姓中間也指導他們怎樣去看待由文字
寫成的法律;祂的態度基本上是「法律是為了人,不是
人為了法律」;因此,在表面上遵守法律,內心卻沒有
法律的精神,這便是祂所反對的。
所以,耶穌斥責法利塞人,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
表看來很華麗,裏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
外表上看來好像是義人,裏面卻滿是虛偽和不法。
由於法利塞主義流於只重外表,忽略精神,以致在
天主和人前非常虛偽。
耶穌斥責他們,在施捨、祈禱和禁食守齋時,處處設法
顯示給人,受人誇讚,卻忘掉了在暗中知道一切的
天主。
雖然,在耶穌時代,不是所有的法利塞人都是這樣;不
過,耶穌斥責的法利塞主義便是這種虛偽的形式主義。
如果,我們認識了法利塞人的流弊,一定容易了解今天
馬爾谷福音的內容。
由於,法利塞人註解法律的文字,是根據他們認為來自
梅瑟的傳授,以致於小心翼翼地謹守那些福音中指出的
事:洗杯、洗壺、洗銅器;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卻能
根據傳授,離棄 天主的誡命。
比如,同樣在馬爾谷福音第七章中,耶穌直接指出:
天主的誡命是孝敬父母親;然而,你們法利塞人卻根據
傳授,向人註解法律說:供養父母的一切,只要成了【
聖殿的獻儀】,便不必為父母再做什麼。
離棄 天主的誡命,只遵守人的傳授,便是像這樣。
由此可見,耶穌注重的是,人的內心。
對 天主的尊敬,不在乎唇舌,在乎內心。
真正能夠使人污穢的,是內心的罪惡,不是外界事物的
玷污。
福音中,耶穌在遇見一些無能為力的罪人及被人輕視的
稅吏時,常是充滿了同情與憐憫;可是,在面對法利塞
人時,卻顯出非常嚴厲的態度。
這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反省一下,我們也是法利塞人嗎?
反省與行動:
在信仰生活當中,我是否常能保持平安?
在遵照主的教誨來生活時,我是否只拘泥於外在的形式
,卻忽略了內心的真誠?
我是否像法利塞人一般,以為自己是虔誠、正義的?
禱文:
請為普世的基督徒祈禱
專心愛好 上主法律、並晝夜默思 上主誡命的人,是
有福的。祈求仁慈的 上主光照我們眾人的心,使我們
對於 天主誡命的真正精神有正確及深刻的體認,真誠
地生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