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四日,教會禮儀慶祝聖巴爾多祿茂宗徒的瞻禮。
根據傳說,這位宗徒在耶穌升天後到亞洲各地區傳教,在第一世紀中期殉道。
在二 0 0 六年十月四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本篤十六世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介紹
了這位宗徒。
巴爾多祿茂宗徒是加利肋亞加納地方的人,他的另一個名字叫做納塔乃耳,意思是
【 天主所給的】。
斐理伯宗徒告訴他,找到了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的和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他就是若瑟的兒子
,出身於納匝肋的耶穌。但是,納塔乃耳帶有非常嚴重的偏見反問斐理伯:『從納匝肋還能出
什麽好事嗎?』這種不屑一顧的態度爲我們也很重要;教宗在那次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說:
『事實上,這種反對的態度讓我們看到,在猶太人的期待中,默西亞不會出自像納匝肋那樣毫
無名氣的村莊。不過,同時也强調了 天主的自由, 天主讓我們的期待感到驚訝,他讓我們
在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現他。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耶穌其實幷非絕對地【出自納匝肋】,
他在白冷降生,來自遙遠的天上,從在天之父那裏來。』
納塔乃耳的一生,提示我們做另一項反省,即在我們和耶穌的關係中,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所說
的話。斐理伯宗徒回答納塔乃耳帶有偏見的反問時,向他提出意義重大的邀請:
『你來看一看吧!』 (若一 46)。
教宗說,我們對耶穌的認識也需要活生生的經驗;『他人的見證固然重要,因爲,我們的基督
信仰生活,一般來說,都是從昔日一位或多位見證人傳流到今天的種種宣講而開始的。然而,
後來,就必須輪到我們自己與耶穌建立深厚的關係。』
納塔乃耳將自己的生命託給耶穌和他的召叫,在耶穌面前做出明澈清楚的信仰宣認:
『辣彼,你是 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 ( 若一 49 )。教宗指出,納塔乃耳的話顯示
耶穌相輔相成的雙重身分,他同 天主的特殊關係中,是 天主的獨生子,他同以色列子民的
關係中是他們的君王。教宗進一步解釋說:『耶穌的這雙重身分,我們一個也不能忽略忘記,
如果,我們只宣講他屬於天上的層面,我們就有把耶穌歸於異類,使他很快便消失的危險。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只承認耶穌屬於人類歷史中具體的那個層面,我們將會忽略真正屬於他
的神性特徵。』
從中世紀起,便流行著巴爾多祿茂宗徒被處以剝皮刑法而殉道的傳說。
在西斯汀聖堂內,末日審判的畫面上,米開朗基羅把聖巴爾多祿茂畫作用左手托住自己的皮,
而在聖人的皮上,藝術家留下自畫像。
巴爾多祿茂宗徒的聖髑被供奉在羅馬獻給他的聖堂中,供信友們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