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慕爾的話傳遍了全以色列。當時,厄里已很老了,他的兩個兒子的品行在    上主面前


比以前更壞了。


那時,培肋舍特人集合起來攻打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便出來還擊他們,在厄本厄則爾旁


紮了營;當時培肋舍特人已在阿費克紮了營。


培肋舍特人就擺列陣勢攻打以色列人,戰鬥十分激烈;以色列人為培肋舍特打敗,在平


原陣地上被擊斃的約有四千人。


軍隊回營後,以色列的長老說:「為什麼    上主今天讓我們被培肋舍特人打敗﹖我們應


從史羅把    上主的約櫃抬來,讓約櫃來到我們中間,拯救我們擺脫敵人的壓迫。」


於是,軍隊就派人到史羅去,從那裏把坐於革魯賓上的萬軍之    上主的約櫃抬來;厄里


的兩個兒子曷弗尼和丕乃哈斯也跟    天主的約櫃來了。


當    上主的約櫃來到營內的時候,全以色列民就大聲歡呼,大地也震動了。


培肋舍特人一聽見這樣的呼聲,就說:「希伯來人在營中為什麼這樣大聲歡呼﹖」後來


纔知道,是    上主的約櫃來到了他們的營中。


培肋舍特人大為震驚,遂說:「希伯來人的神來到了他們的營中! 」繼而喊說:「我們有


禍了 !  至今,從未有過這樣的事 !  我們有禍了!  誰能從這大能的神手中救出我們呢 ﹖


用各樣災禍在曠野中打擊了埃及人的,就是這個神啊 !


培肋舍特人哪﹖你們應加強,要英勇,免得你們做希伯來人的奴才,像他們做過你們的


奴才一樣。你們要英勇,奮鬥作戰 ! 」


培肋舍特人就開始進攻,以色列人中陣亡的步兵有三萬;    天主的約櫃也被劫了去,


厄里的兩個兒子曷弗尼和丕乃哈斯也同時陣亡了。 ( 撒上四 1 ~ 11 )


 


然而,現今,你拋棄我們,使我們蒙羞受辱,你也不再與我們的軍隊一同出征為伍;


反而,使我們在敵人前轉身敗走,讓那些憎恨我們的人劫奪俘虜。


你使我們遭受鄰邦的侮辱,四周人民對我們諷刺咒詛;你使我們成了異族的話柄,


外邦人都向我們搖頭熱諷。


醒來!我主,你為什麼依舊沉睡﹖起來!你不要永遠把我們拋棄。


你為什麼掩起你的慈顏,不顧我們的痛苦和辛酸﹖


                                                 ( 詠四十四【四十三】10 ~ 11,14 ~ 15,24 ~ 25 )


 


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他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


癩病立時脫離了他,他就潔淨了。


然後,耶穌嚴厲警告他,立即催他走,並向他說:「當心! 什麼也不可告訴人,


但去叫司祭檢驗你,並為你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當做證據。 」


但那人一出去,便開始極力宣揚,把這事傳揚開了,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


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但人們卻從各處到他跟前來。  ( 谷一 40 ~ 45 )


 


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他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


耶穌願意每一位基督徒都能開放自己,去幫助那些貧困、饑餓、孤獨及有疾病


的人,甘心情願地與他們分享生活,甚至,犧牲自己,就像耶穌對這位癩病人


所做的一樣。


耶穌不怕危險,撫摸癩病人,治癒了他。


福音中,耶穌治癒癩病人,完全是出於慈悲、憐憫。祂當然知道癩病人的誠意


和信德;祂也知道,癩病人不能守口如瓶;但是,他依然願意治癒他。只因為


天國臨近了,救恩到了;救恩不會因人的不足而受到阻礙,反而是,那裏罪惡


愈多,恩寵就更豐厚。


癩病人欣喜自己被治癒,十分開心;他情不自禁,非要把這喜樂與人分享不可


。他早忘了耶穌的交代,更不懂得與主耶穌配合。然而,他卻為我們立了一個


福傳的榜樣;叫我們反省,福音對我們若是喜訊,我們便該積極參與福傳工作


,把白白得來的愛和福慷慨地傳出去;如若不是,我們就該找出問題癥結,速


做補救。


這件事也使我們覺醒到,一般人都以世俗的眼光看事物,耶穌卻注重於天國的


理想。耶穌不願意癩病人大事宣傳,祂只想靜靜地進城,向百姓宣講天國的大


道理~~~   天主的慈愛、  天主的福音。


天人之間相隔著很大的鴻溝,我們的思想,不容易由世俗的角度轉變成天國的


度來看事物;如果,  天主不主動,我們那能接近祂,那能進入祂的光明 !


我們止有祈求  天主賞賜我們更大的信德、更多的智慧,教我們對祂的奧妙有


更深的感悟,好能配合祂的旨意為主耶穌基督做有效的見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