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十二日,慶祝耶穌受洗節,中午時分
,教宗方濟各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
的信友誦唸三鐘經;教宗強調,在這一天
,我們應重新發現自己所領受的聖洗聖事
,每年要在心中慶祝自己領洗的日子,將
其做為一項公正對待 天主的義務;因為
,祂善待了我們。
教宗解釋說,正如耶穌是 天父的愛子那
樣,我們藉著水和聖神重生的人也應曉得
自己是蒙受寵愛的子女,接受重大的使命
去向所有人見證和宣講 天父無限的慈愛。
事實上,耶穌在約但河受洗時,聖神降下
、來到祂上面,並有聲音由天上說:『這
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瑪三17)。
教宗強調,默西亞不需要得到淨化,因為
,是祂在淨化我們;因此,祂準備接受洗
禮的決定令洗者若翰感到驚奇。
教宗說: 天主是聖者,祂所行走的不是
我們的道路,耶穌才是 天主的道路,這
是一條無法預測的道路;我們要謹記,
天主是帶來驚喜的 天主。
對洗者若翰來說,他與耶穌之間的距離深
遠且不可逾越,乃至連提祂的鞋也不配(
瑪三11)。
然而, 天主子來到世界上,正是為填平
人與 天主之間的深淵;如果,耶穌完全
站在 天主一邊,祂也完全與人為伍,將
曾經分離的再次聯合在一起。
教宗說:默西亞提出要受洗;因為,祂要
完成全義,經由服從 父和與脆弱的人類
及罪人為伍的道路來實現 天父的計畫;
這是一條謙卑和 天主全然接近祂子女的
道路。
最後,教宗表示,這也是今天要求
上主的門徒所秉持的一種溫良、隨和、尊
重、節制和不張揚的態度;他們卻經常自
我炫耀。
趾高氣揚的人不是好門徒;好門徒是謙卑
、溫良的人,行善卻不讓人看到;在傳教
行動中,基督徒團體必須前去會晤他人,
總是提出建議而非強行規定,做見證並與
人分享具體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