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聖體)聖事


逾越的宴會


彌撒,是祭獻性的紀念──  在它內延續十字架的祭獻;同時,也是領受主的體血的神聖宴會


,兩者是不可分的。然而,感恩祭獻的慶典,全是為指向信友藉著領聖體與基督親密結合;


領聖體,就是接受基督本身;祂曾為我們犧牲自己。


教會舉行感恩祭所聚集圍繞的祭台,代表著同一個奧跡的兩面:主獻祭的祭台和主的餐桌。


很明顯,基督徒的祭台就是基督自己的象徵:祂臨在信友的聚會當中,奉獻自己,做為我們


和好的犧牲品;同時,交付自己,成為從天上賜下給我們的食糧。


聖安博道:「如果,基督的祭台不是基督身體的肖象,那麼是甚麼」?


他在另一處又說:「祭台代表【基督的】身體,基督的身體就在祭台上」。


禮儀的許多祈禱文中,表達祭獻和共融宴會( 領聖體 )之一體性。羅馬教會在她的感恩經中這


樣祈禱: 全能的    天主,我們懇切求祢,命令祢的聖天使,將這祭品捧到祢至高的祭台


上,呈獻於祢神聖的尊威台前;賜我們凡參與這祭獻的,領受了祢聖子的聖體聖血之後


,得以充滿一切天恩和聖寵。


「你們大家拿去吃」:與主共融 ( 領聖體 )


主再三邀請我們,囑咐我們在感恩 ( 聖體 ) 聖事中接受祂:「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


不吃人子的肉,不喝祂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若六 53)。


為回應這項邀請,對如此偉大和神聖的時刻,我們必須準備自己。聖保祿勸勉我們,要省察


自己的良心:「無論誰,若不相稱地吃主的餅、或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體和主血的罪人。


所以,人應先省察自己,然後,才可以吃這餅,喝這杯;因為,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


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格前十一 27-29)。


凡明知自己身負大罪的人,必須先接受和好聖事,才可領受主的體血。


面對著如此偉大的聖事,信徒只可懷著一份熾熱的信德,謙虛地重複百夫長的話說:


「主,我當不起禰到我心裡來,只要禰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癒」。


在金口聖若望的神聖禮儀 ( 彌撒 ) 中,信友以同樣的心神祈求:


啊,    天主子,讓我今天在禰奧妙的晚餐中與禰共融吧。我不會向禰的仇敵揭示那奧秘


,也不會像猶達斯那樣親吻禰。但是,會像那好強盜一樣向禰呼喚:「耶穌,當禰進入


禰的國時,請紀念我」。


為能相稱地接受這聖事,信友應遵守自己教會所規定的聖體齋。外在的態度(姿勢、服裝)


應表達出尊重、莊嚴和喜樂之情,因為,此刻基督要成為我們的貴賓。


信友如果具有所需的準備,每次參與彌撒都領聖體,這才符合感恩祭本來的意義。


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說:「積極鼓勵信友更完善地參與彌撒,就是在司鐸領受聖體聖血之後,


信友們也接受在同一祭獻中的主的身體」。


教會規定信友「在主日和慶節參與神聖禮儀 ( 彌撒 ) 」, 並以和好聖事做準備,每年至少領受


感恩 ( 聖體 )  聖事一次;如果可能的話,就在復活期內履行。但是,教會積極鼓勵信友在主日


和慶節,或更經常地,甚至,是每日都領受感恩(聖體)聖事。


由於,基督是聖事性地臨在於餅酒形下,因此,即使單以「餅形」領聖體,也足以得到感恩祭


的全部恩寵。基於牧民理由,以這種方式領聖體,已合法地成為拉丁禮教會普遍的習慣。但是


,「如兼領餅、酒兩形,則領聖體的標記更能圓滿地表達其標記的意義;因為,這種方式使


感恩宴會的標記更明顯地表示出來」。這是東方禮領聖體的通常方式。


領聖體的效果


領聖體,加強我們與基督的契合。在領聖體禮中,所領的聖體 ( 聖血 ) 帶來的主要效果,


是與耶穌基督親密結合。事實上,主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


他內」( 若六 56 )。 在基督內的生活,建基於感恩宴會:「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


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 若六 57 )。


在主的慶節,信友領受聖子的聖體時,彼此宣布喜訊:永生的保証已經賜下,正如天使


向瑪利亞瑪大肋納說:「基督已復活了!」現在,生命和復活也都賦予那領受基督的人。


一如物質的食糧滋養我們的肉身生命,領聖體,同樣奇妙地滋養我們的靈性生命。共融於復活


基督的身體,即「那藉聖神得到生命,也藉聖神賦予生命」的身體,能保存、增強並更新基督徒


受洗時所接受的恩寵生命。此生命的成長,需要聖體來滋養。聖體也是人生旅途的食糧;直到我


們臨終的時候,它將是賜予我們的天路行糧(viaticum)。


領聖體,使我們與罪惡分開。領聖體時所領的基督身體,是「為我們而交付的」;所喝的血,


是「為眾人所傾流的,以赦免罪過」。因此,感恩 ( 聖體 )  聖事若不同時潔淨我們所犯的罪,並


保護我們免陷於將來的罪,就不能使我們與基督結合。


「我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 格前十一 26 )。 我們宣告主的死亡,


就是宣告罪惡的赦免;如果,祂每次傾流祂的血,都是為了赦免罪惡,我們就應時常領受


祂的聖血,為使我們的罪常得赦免。正因為我們時常犯罪,就應時常獲得治療。


正如肉體的食糧用以補充消耗的體力,同樣,感恩( 聖體 )聖事堅強那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減弱的


愛德,此受振奮而具有活力的愛德除去小罪。由於,基督把自己交付給我們,因而,重新激發


我們的愛,使我們能擺脫依戀世物的偏情,植根於祂。


由於,基督因愛,為我們而死,當我們為紀念祂的聖死而舉行聖祭時,祈求聖神降臨,把


基督那份愛賜給我們;基督正是因為這愛,願意為我們而死,我們謙恭地祈求:靠這愛的


力量,因領受聖神的恩賜,我們能夠「把世界看做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同樣,我們也


為世界而被釘在十字架上」。……接受了這愛的恩賜後,我們便死於罪惡,活於    天主。


感恩 ( 聖體 )  聖事,藉著它在我們內所激發同樣的愛德,保護我們免陷於將來的大罪中。


我們越分享基督的生命,越增進與基督的友誼,就越不容易因大罪而與祂分離。


感恩 ( 聖體 ) 聖事的目的,不是為赦免大罪,因為,赦免大罪是和好聖事本身的事;


感恩 ( 聖體 )  聖事本身,是那些與教會圓滿地共融的人的聖事。


奧體的合一:感恩 ( 聖體 )  聖事塑造教會。那些領受這聖事的人,與基督更緊密地結合。


基督更藉此把他們與所有的信徒結合,成為一個身體──教會。領聖體,更新、堅強、深化這


份藉聖洗已實現的、在教會內的結合。


在聖洗聖事中,我們蒙召成為一個身體;感恩 ( 聖體 )  聖事實現這個召叫:「我們所祝福的


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


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


                                                                                                     ( 格前時 16-17 )。


如果,你們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祂的肢體,那麼,這放在主的餐桌上的,便是你


們的聖事;你們所領受的,是你們的聖事。面對你們所領受的,你們回答:「阿們」


(「是的,這是真的 ! 」)。  這樣回答,你們就予以肯定;因為,你們聽到


「基督的身體」這句話,回答「阿們」,你們就該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好使你


們的「阿們」真的成為名副其實!


感恩 ( 聖體 )  聖事促使我們關心窮人為能真實地領受基督為我們交付的體血,我們


當在最窮苦的人身上認出基督,他們是基督的兄弟姊妹


你已品嘗了主的血,卻沒有認出你的兄弟姊妹;如果,某人被認為堪當參與聖餐,


你卻認為,他不配分享你的食物,那麼,你就侮辱了這聖餐。


天主從你的罪惡中解救了你,並邀請你來這裡坐席,可是,你卻沒有因而變得更慈悲。


感恩 ( 聖體 )  聖事與基督徒的合一。聖奧思定面對如此偉大的奧跡,讚嘆道:


啊 !  仁愛的聖事、團結的標記、愛德的連繫」。由於,教會的分裂使信徒不能共同參與


主的聖餐,我們因而體驗到很深的痛苦;這種痛苦越深,我們就應越迫切地向    上主祈求,使


所有信基督的人早日回復圓滿的合一。


東方教會雖尚未與    天主教會圓滿地共融,卻仍懷著極敬愛之情舉行感恩祭。


「這些教會雖與我們分離,卻仍保有真正的聖事,特別由於宗徒繼承而保有的司祭職和


感恩 ( 聖體 ) 聖事;此等聖事使他們和我們密切地聯繫」。在聖事上( insacris )有某種


共融,因此,在感恩 ( 聖體 ) 聖事上,「在適當情形下,經教會當局核准,不但可行,


而且應加以鼓勵」。


始自因宗教改革而與    天主教會分離的教會團體,「特別是因為欠缺聖秩聖事,而未能


將感恩 ( 聖體 )  聖事奧跡的固有本質完整地保存下來」。因此,對    天主教會來說,在


感恩 ( 聖體 )  聖事上,與這些團體相通共融 ( 互領聖體 )  是不可以的。然而,這些教會


團體「在舉行聖餐、紀念主的死亡和復活時,宣認這聖餐象徵與基督共融的生命,並期


待基督光榮地來臨」。


如有嚴重的需要,    天主教聖職人員可按照教區正權人的權衡,為尚未完全與公教會


(天主教) 共融、卻自願提出請求的其他基督徒施行感恩 ( 聖體 ) 、懺悔、病人傅油等聖事;


不過,他們必須有適當的準備,並能表示對這些聖事所持的信仰與    天主教會相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