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十八 20 ~ 21,23 ~ 32;詠一三八【一三七】1 ~ 3,6 ~ 8;哥二 12 ~ 14;路十一 1 ~ 13


各位兄弟姐妹 :


在上一個主日的福音章節中,我們聽到了主耶穌在瑪爾大和瑪利亞家中做客的故事;瑪利亞打破


了傳統習俗,坐在主耶穌脚前聆聽他的話語,瑪利亞的行爲獲得讚賞,因爲,她選擇了聆聽耶穌


的話。相比之下,我們却時常讓很多事情來阻隔我們和    天主聖言之間的來往;聖史路加藉著這


個故事來提醒我們,沒有任何傳統、界綫、甚至是法律能把我們和    天主聖言相隔離。


在上一個主日的讀經一中,我們聽到,    天主如何顯現給亞巴郎,同時,受到亞巴郎的熱情款待


;亞巴郎也在當時被知會,他的妻子將要在翌年生子。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創世紀,有關亞巴郎在    天主前爲索多瑪城求情免遭懲罰的記述。


在今天的讀經章節中,我們聽到,    天主告訴亞巴郎,他要毀滅索多瑪和哈摩辣的計畫;


天主要前往這兩個城市察看人們對它們的控訴是否屬實。我們在此可以看到    天主的寬仁;他不


隨便做出判决。我們也可以從這故事中看到亞巴郎和羅特之間的不同;儘管,亞巴郎只是住在帳


篷裏,但是,他的生活是安定的;可是,住在城墻內的羅特,他的生活却毫無安全感,正是在這


時刻,他的生命將受到威脅。


亞巴郎一直在關心他的外甥羅特,因此,求    天主特別開恩;他相信,    天主不至於漠視城中義


人的死活,因此,他開始爲城中的五十個義人求情;然後,亞巴郎和    天主討價還價,慢慢地把


義人的數目减少到十個。


亞巴郎很自信地認爲,在索多瑪城中至少有十個義人;其實,城中只有羅特的家庭成員可以稱爲


義人。如果,    天主是按照亞巴郎的求情去辦事,這些少數的義人肯定和所有的罪人一同遭到滅


亡的厄運;由此可見,    天主的仁慈遠遠超越了亞巴郎所想像的


保祿宗徒在哥羅森書中告訴我們,信德和洗禮把我們結合於基督的埋葬和復活中;此時此刻,我


們已經享受到某些復活的效能。


保祿宗徒以債券被釘於十字架上幷被銷毀這一形象給我們指出,藉著基督完全自由地接受十字架


上的死亡,他把我們從罪過中以及一些毫無意義的宗教儀式中釋放出來。


今天的福音章節是有關聖史路加在祈禱方面的要理教導,以滿足門徒們的需要。


門徒們願意藉著祈禱的方式被認出是主耶穌的跟隨者;很明顯地,在那個時代,許多不同的團體


,比如,若翰洗者的團體,藉著他們祈禱的方式來標示出他們的身分。因此,主耶穌教導他的門


徒以一連串的求恩來祈禱,幷在祈禱中以【阿爸】來稱呼    天主;這個稱呼很重要,因爲,它表


達出一份很深的情感。這個祈禱凸顯出主耶穌和    天父的親密關係,同時,主耶穌願意教給他的


門徒這個祈禱,好讓他們意識到,他們與    天父的關係。

在瑪竇福音中,我們有較長版本的【    天主經】或【主禱文】;路加福音中較短版本的


【    天主經】被認爲是比較接近原始的版本。無論如何,其求恩的內容幷不特殊;它們曾出現在


猶太人的祈禱文中,也曾出現在猶太宗教導師的教導中。其不尋常的地方則是動詞所運用的時態


;在猶太禱文中,這些求恩的事項經常是以將來式來表達,這也就是指向末世時代人們所希望得


到的。在主耶穌的祈禱文中,他所運用的是現在式的祈使語氣,指出這是一個命令或要求;這把


祈禱的語氣轉變成十分有自信的要求;這個祈禱是在要求    天主現在就賜下其他人祈求在末日時


賜下的。


這個有關祈禱的要理講授,以一個幽默的故事來做爲結束,主要是在强調,祈禱必須持之以恒。


那位敲門人,沒有因著友誼而得到他想借的三個餅;他之所以得到所需,是因爲持續不斷地敲門


,直到得到爲止。這樣的一個比喻,聽起來有點粗俗;但是,其重點是在告訴我們,祈禱是必須


完全投入與    天主之間的關係。祈禱之人不能懷僥幸的心態,比如,以時辰的運氣來賺得自己所


想要的。對聖史路加來說,祈禱必須是持之以恒,同時,也必須懷有信心;祈禱絕對不是可


有可無的芝麻小事;它更不是爲了提醒    天主將來該爲我們做的事。


藉著今天的三篇經文的啓示,我們可以做出以下三點反省:


(一)藉著祈禱與    天主建立父子關係


通過主耶穌的教導,我們知道    天主恩待每一個人如同他的子女,他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親。


父親這個稱呼,對我們來說有什麽意義呢?被我們叫【阿爸】的人,就是生我、養我的那一位。


他一生爲我勞碌,總是把最好的給我;他也願意犧牲自己來保護我、關愛我;可是,我在乎這位


在天上的父親嗎?我是否願意聆聽他的話語,按照他的旨意去行事呢?


主耶穌教我們這個祈禱文,是要我們時時意識到,    天主就是我們的慈父。


(二)祈禱是我們的需要,不是    天主的需要


天主不需要我們去提醒他【我們需要什麽】;因爲,當我們還沒有說出我們的祈求時,


天主早已知道。祈禱,幫助我們和    天主維繫這個父子的關係;通過祈禱,我們意識到自己的


要,同時,必須靠    天主來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只有那些認識到自己的需要以及


天主是我們的慈父的人們,才會真正地祈禱。


(三) 有求必應的    天主


主耶穌告訴我們,我們的    天主是願意給予、願意開門、願意讓我們找著的慈父。但是,這幷


不意味著    天主給了我們一張空白支票,讓我們隨心所欲。其實,主耶穌只是保證


天主會俯聽我們的祈禱;但是,他沒有向我們保證,我們會得到我們所求的一切。主耶穌的保


證,是爲那些尋求    天主旨意以及天國的人們而提出的。


我們時時在爲生活感到憂慮;但是,主耶穌則邀請我們追求生命更高層次的價值:『你們只要


尋求他的國,這些自會加給你們……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路十二31—32)


我們的祈禱必須要和我們生命中所追求的保持一致;如果,我們是以主耶穌所教導的態度去


禱,我們就不必擔心    天主不會應允我們的祈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