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祈禱
【福音:路十一 1 ~ 13】
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祂的一位門徒
對祂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
徒一樣」。
耶穌給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 父啊!願祢的名被
尊為聖、願祢的國來臨 !
我們的日用糧,求祢天天賜給我們。
寬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免所有虧負我們的
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一位朋友半夜去他那裏,
給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罷!因為,我的朋友行路到
了我這裏,我沒有什麼可以款待他。
那人從裏面回答說:不要煩擾我了!門已經關上,我的孩
子們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來給你。
我告訴你們,他縱然不為了他是朋友的緣故,起來給他,
也要因他恬不知恥地切求,起來,給他所需要的一切。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
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
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
給他開。
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
?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蠍子
給他呢?
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
天之 父,有不更將聖神賜予求他的人嗎?」
【經文脈絡】
路加福音以特別大的篇幅報導耶穌由加里肋亞前往耶路撒
冷的「旅程」,其中的內容包含許多耶穌對門徒的教導;
這個主日的福音,便是其中一段以「祈禱」為主題的教導
(路十一 1 ~ 13)。
【耶穌常常祈禱】
四部福音中,路加最常提到耶穌常常祈禱(參閱:路三24
,五15,六12,九29);在耶穌祈禱後,門徒請求祂教導
如何祈禱,顯示出耶穌的祈禱和一般人的祈禱不同。
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若翰的門徒身上;但是,福音並沒有
報導若翰所給予的教導。
面對門徒的請求,耶穌並沒有講述有關「祈禱的理論」,
是直接給予一個簡短的祈禱格式【 天主經】。
【 天主是 父】
在祈禱文的開始,耶穌稱呼 天主為「 父」,這是初期
基督徒祈禱的特色(參閱:迦四 6;羅八15);但是,
耶穌使用這個稱呼具有極大的獨特性。其他的基督徒只有
在聖神的感動下,才能稱 天主為 父;耶穌則是直接稱
天主為 父,說明祂和 天父之間獨特的關係。
【願祢的名被尊為聖】
「名字」顯示門徒們認識他們所呼求的神,這一位是他們
直接祈求的對象。
猶太傳統認為,直接稱呼 天主的名是褻瀆的大罪;基督
徒則在耶穌內經驗到 天主的恩賜和眷顧,能夠尊崇
天父的名為聖,做為信仰的回應(參閱:若十二28;則三
六22 ~ 23)。
【願祢的國來臨】
耶穌的宣講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天國」,這個禱文表
達「 天父之國」的特殊意義:在耶穌的工作中,天國「
已經」展開,但是,「尚未」完全實現;因此,耶穌教導
門徒祈求「願祢的國來臨」,祈願 天父早日完全統治一
切。
此外,根據古老教會的觀點,耶穌再度來臨之時,也就是
天國完全實現之日。
【祈求日用食糧】
「食糧」,代表門徒們世上生活的必需品;但是,能否獲
得生活所需,並不完全掌握在人的手中;因此,是必需向
天父祈求的恩惠。
只祈求「每日所需的」食糧,不過於為生活憂慮,相信
天主必會時時照顧(參閱:瑪六25 ~ 34)。
【祈求寬恕罪過】
「罪過」,是人在 神面前所有的錯誤行徑,門徒們對這
情況當然並不陌生。
只有 天主能夠寬恕罪過;因此,耶穌教導門徒祈求
天主的寬恕。但是,祂同時也清楚指出,罪過得到寬恕的
根本基礎在於,我們也寬恕得罪我們的人。
【祈求免陷於誘惑】
「誘惑」的存在,乃是人共同的經驗,連耶穌也曾在曠野
中經歷「誘惑」(參閱:路四13);對門徒們而言,「誘
惑」自然更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參閱:路八13,二二31 ~
32)。
祈求 天主「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是一種猶太的特殊
表達方式,猶太思想將一切事都直接回溯到 天主(參閱
:瑪四 1);因此,這個祈求並非暗示 天主會引人陷於
誘惑,是懇求 天主保護我們不要陷於誘惑,表達我們知
道自己的軟弱,明瞭自己有陷於這種困境的危險,需要
天主的救援。
【綜合反省一】
「 天主經」並不只是一個有關祈禱的例子,也是門徒們
祈禱的基本模範,教導門徒以及所有的讀者,祈禱,不應
只是反省、默想 天主而已,更應該直接向 神說出我們
的祈求。
天主經所包含的祈禱意向,幫助讀者們在自己的祈禱中,
一再地思考耶穌最關切的祈禱意向;耶穌稱
天主為 父,這個關係使我們也能在信仰內稱
天主為 父,學習耶穌基督以 天主為生活的中心;知道
世上的生活並不是理所當然,需要 天主的保障;既然,
經驗到自己的罪已被寬恕,因此,有義務寬恕別人;並且
,應該意識到基督徒的生活常常面臨各種誘惑的威脅,要
常常醒悟以避免犯罪。
【鍥而不捨,必得所求】
在「 天主經」之後,耶穌接著說了一個比喻,教導祈禱
的根本態度。
門徒們大概常常經歷和比喻類似的情況;因此,耶穌說:
「你們中間誰有一位朋友…」,這個比喻的意義非常簡明
,強調只要鍥而不捨地祈求,必定會得到答允(參閱:路
十八1 ~ 8)。
耶穌還對這比喻提出更具體的解釋,連續以三個命令句的
形式簡潔地說出,誰如果像這個比喻中的人一樣,不斷地
「祈求」、「尋找」、「敲門」,他的祈求就必然會得到
答允。
【 天主是愛人的 慈父】
最後,耶穌講述了一個以家庭情況為背景的比喻,教導門
徒懷著信心祈禱。
一般而言,父親總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失望;因此,在兒子
向他求餅時,沒有父親會給他石頭;祈求魚,卻給他毒蛇
;或者,要求雞蛋,卻給他蠍子。
如果,上述的事情對並非十分聖善的門徒都是理所當然的
;那麼,對於 天主而言,更是自然而然的。
耶穌在結論中清楚地稱 天主為 父,並強調祂將要由天
上「把聖神當做最好的禮物賜下」;這種表達方式,可能
暗示了路加團體的基本經驗:團體中有人感到似乎並沒有
得到自己所祈求的「恩寵」;福音則教導,其實,並非
天主沒有答允所求,是祂賞給了他們更好的禮物。
【綜合反省二】
耶穌教導門徒們懇切不懈地祈禱;耶穌的教導,不但針對
祂當時的門徒和初期教會的宣講者,也及於今日的讀者,
激勵我們不要因為似乎看不見效果便放棄祈禱,反而必需
持續不斷地祈禱。
「 天主經」的開始以及今天福音的結束都提到「
天父」,這個稱呼特別引人注意;基本上,所有的祈禱都
是在 父、子之間的關係中進行與完成,這是我們相信祈
禱必定要得到應允的最深基礎。
「聖神」,是 天主賞給我們的最佳禮物,基督徒應該把
所有的祈禱以及效果都放在 天主的氣息(聖神)之下來
瞭解。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