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主日,教宗方济各在他的書房窗口
主持了三鐘經祈祷活动;他講解了【麥子和莠子
的比喻】,他說,我们若以仁慈对待他人,我们
将得到仁慈的審判。
主日福音记述,家主在田裏撒下了好种子,仇人
也在那裏撒下了莠子;但是,家主阻止僕人拔掉
莠子,免得他们在拔除莠子时連麥子也拔出来。
教宗解释说,比喻談的是现世中存在的惡,强调
了 天主的耐心。
在希伯来语中,莠子和撒殫源自同一個詞根,有
分裂的意思。
教宗说,魔鬼始终想分裂人、分裂家庭、國家和
民族;魔鬼是個狡猾的敵人,牠在善中撒播惡,
讓我们人類無法明確分辨善惡。
但是, 天主最终将分辨善惡;祂给予必要的时
间,与我们的做法相反;有时候,我们会急速做
出判断和分级,将善放在这邊、惡放在那邊。
教宗繼續說:然而, 天主懂得等待。
祂在每個人【生命的田地裏】耐心又仁慈地觀察
,祂比我们更能看清污穢与邪惡;但是,祂也会
看到善良的麥芽,并充满信心地等待它们成長。
天主是耐心的,懂得等待;这太美好了:我们的
天主是一位耐心的父親,祂始终等待我们,如此
真诚地等待我们,为的是迎接我们、宽恕我们!
只要我们去尋求祂,祂總会宽恕我们。
因此,比喻中,家主的態度是希望的態度,这种
希望,基於他確信,惡,没有最初、也没有最後
的决定權。
教宗说:多虧 天主充满耐心的希望;那些莠子
、也就是那些犯了许多罪的心靈,最终也能變成
好种子。
但是,要注意:福音中的耐心,并不是对惡不置
可否;我们不可以混淆善惡!
面对现世存在的莠子, 上主的門徒受召、效法
天主的耐心,以善终必得勝,也就是以绝对信赖
天主的信念来滋養我们的希望。
最後,教宗说,到審判的时候,惡将会被消除;
因为,審判者是耶稣。
我们眾人也将以自己判断他人的相同標準来接受
審判;我们若以仁慈对待他人,我们将得到仁慈
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