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畫《拿菸斗的男孩》, 背後的淒美故事


世界上最貴的名畫、畢加索的油畫《拿菸斗的男孩》,2004


倫敦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一點零四億美元的天價成交。


在這幅天價名作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手拿菸斗的男孩」相戀鄰家女


這幅畫是畢加索1905年創作的,當時,他只有二十四歲,剛剛在巴黎著名


的蒙瑪特高地~~青年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安頓下來。畫中是一位正值青春期


的男孩,表情略帶憂鬱,身穿藍色服裝,頭戴花冠,手裡拿著一支菸斗,


畫面的背景是兩大束色彩艷麗的鮮花。


專家評價說,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都刻畫得非


常生動逼真,是畢加索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之一。這個作品被評


論家譽為「具有達文西《蒙娜麗莎》似的神秘,梵谷《加德醫生》似的憂


鬱的唯美之作。」


隨著畢加索聲名鵲起,這幅畫在巴黎幾經轉手,最後,被德國的猶太富商


格奧爾格先生收藏。


格奧爾格家族以經營瓷器、鐘錶起家;十九世紀初,又涉及金融、股票和


運輸業,擁有萊茵河沿岸大量肥沃的土地。


小斯帝夫格奧爾格是這個家族的第四代單傳,從小就受到父親精心栽培


,才華過人。格奧爾格先生有一位世交好友,名叫理查霍夫曼,是一位


來自美國的瓷器貿易商;他們兩家在柏林斯岡艾弗德大街的住所緊挨在一


起,霍夫曼先生的愛女貝蒂比斯帝夫小一歲,兩人從小青梅竹馬。


那時,斯帝夫一直把美麗又有些怯弱的美麗女孩當做親妹妹看待;從懂事


以來,貝蒂一直以為斯帝夫就是這幅《手拿菸斗的男孩》的模特兒,因為


,畫中的少年與斯帝夫無論是相貌、還是神態、氣質上太像了。


直到貝蒂十二歲,才從父親的口中失望地得知,這畫中少年與斯帝夫沒有


絲毫的關係。


每當貝蒂有難言的請求時,她總會寫一個留給斯帝夫的小紙條,把它貼在


《手拿菸斗的男孩》的背後。貝蒂所畫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斯帝夫手拿父親


的菸斗站在這幅畫前的肖像;十八歲,貝蒂把自己的素描稿做為聖誕禮物


送給了斯帝夫;斯帝夫第一次親吻了他心儀的女孩。


1935年年初,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著德國上空,格奧爾格先生開始把家族


的大量藝術珍藏品和財產轉移到瑞士;同時,力勸好友早日帶家屬到美國


避難。但是,他們一家由於斯帝夫的母親不願離開故土,因而錯過了逃離


德國的機會。


大使夫人淚沾傳奇名畫


戰後,霍夫曼與女兒馬上奔赴德國,開始尋找格奧爾格一家的艱難旅程;


父女倆幾乎走遍了德國境內所有猶太人安置點,最後,他們在德國政府的


公文中正式獲知,格奧爾格家族中除了少數幾位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員外,


其他成員無一逃脫魔掌。


1949年,貝蒂嫁給長她歲的約克格魯尼,一位來自波士頓的優秀青年


1950年,貝蒂跟隨新婚的丈夫,以美國駐英國大使夫人的身分來到倫敦


。再次回到歐洲,貝蒂感慨萬千;她無法忘記自己曾經在倫敦火車站為了


等待斯帝夫的到來,不吃不喝地站了幾天幾夜;而今,自己與初戀情人已


是陰陽相隔。


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訴她一個消息,最近,蘇富比拍賣行正在舉行拍賣


,有許多猶太人為了籌備戰後重整旗鼓的資金,正把家族祖傳的藝術珍藏


品奉出拍賣。格奧爾格家族藝術珍藏品甚豐,貝蒂也許能在那裡碰上格奧


爾格家族的成員呢。


得知這個消息後,貝蒂馬上到了拍賣會現場;可是,她並沒有任何斯帝夫


的消息。正當貝蒂準備離開的時候,她驚異地聽到了一幅畫的名字:


「畢加索《手拿菸斗的男孩》,曾經所屬的人不詳,是盟軍從德國繳獲的


戰利品,一萬美金起價,所籌款額將交給世界猶太人基金會」。


貝蒂的頭「轟」的一聲如雷灌頂,透過朦朧的淚眼望去,那幅畫雖然經歷


過戰爭的創傷,卻依舊完好無缺;畫中的男孩依舊那麼憂鬱、那麼秀美;


頭上的花冠依舊鮮艷、背景花束依舊芬芳;兒時記憶依舊鮮明;可是,只


有她還獨自活著,另一位少年在那裏?


貝蒂想都不想就舉起了牌子;競拍的最後,價位被提到了千美金;


就當時的世界名畫拍賣來說,這個價位已經到了無人問津的高價了。


第三聲詢問過後,木棰落下,這幅畫終於落到貝蒂的手中。


貝蒂捧著畫回到家中;一路上,她的眼淚沒有斷過,她很清楚這幅畫的遭


遇正是斯帝夫一家遭遇的縮影,自己捧著的,正是那少年的心。


從此,這幅畫一直被珍藏在格魯尼家族的私人書房;直到年後,格魯尼


先生結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頓老家時,這幅畫才跟隨著格魯尼夫婦回到了


美國。


十年之內,貝蒂的三位孩子相繼問世;她成了一位快樂的母親,同時,她


活躍於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界,用自己和丈夫家族的聲望來影響更多的美


國人,關心猶太人的命運和他們戰後的重建事業。貝蒂自己親自擔任了


「流亡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的顧問。


貝蒂的人生開始變得充實而快樂,戰爭的陰影正一點一點地從她的心裡被


驅散。雖然,在夢裡,她依舊會見到她兒時的戀人;但是,已經成為母親


的貝蒂更希望斯帝夫在天國裡能够幸福快樂。


196510月裡的一天,正在花園中修剪花草的貝蒂看見僕人帶著一位陌生


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貝蒂一下子就被他憂鬱的氣質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


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穩健又優雅;貝蒂瞇起了眼睛,極


力在記憶中搜尋著對方似曾相識的影子。


他用大海一樣深情的眼睛看著貝蒂,然後,緩緩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


貝蒂鞠了一個躬;他輕聲地對貝蒂說道:「你好嗎?我的小貝蒂」。


聽到他說的德語,貝蒂的臉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聲音


雖然已經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種稱呼她的方式,只屬於一


個人的 只有斯帝夫才會這樣叫,這是只屬於他們兩人之間的秘密。   


他還活著 !


貝蒂覺得二十八年前沒能從柏林火車站駛出的命運火車,今天開出來了。


神秘遺囑見證跨世紀傳奇


他就是斯帝夫‧格奧爾格,一位本該死在納粹集中營裡的少年;在波蘭的


納粹集中營裡,他目睹了父親死在納粹的毒氣室裡、母親死在納粹的機關


槍下;最後關頭,他居然在死人堆裡被美國士兵解救了出來。


由於斯帝夫當時染上了肺病,生命垂危,馬上被美軍送往波蘭一家地方醫


院治療;一年後,他用頑強的毅力戰勝死神,並返回德國。


斯帝夫用了兩年時間同德國政府交涉,試圖挽救家族在戰爭中失去的巨大


財產;同時,他開始自學經濟和法律,以早日完成父母親的遺願。


1955年,在倫敦出差時,他無意中在《泰晤士報》上看到美國駐英國大使


夫婦為愛因斯坦舉行追悼會的照片,他敏銳地從照片上感到大使夫人就是


他的小貝蒂。他馬上來到美國大使館,求見大使夫人;卻遭到工作人員的


拒绝。斯帝夫不死心,想通過倫敦的朋友關係聯繫上大使夫婦;不巧,第


二天,德國有急事發生,他只好匆匆返回了柏林。


兩個月後,為了尋找美國小妹,斯帝夫再次來到倫敦;等他見到美國大使


夫婦時,他失望地得知上任大使夫婦已於一個月前結束了任期,回美國了。


他從新大使那裡聽說了貝蒂的情況,知道她已經成為了母親,丈夫是一位


非常優秀的紳士;斯帝夫心中既歡喜又悵然。他知道,他們已經分別了近


十八年;雖然,對於自己來說,戰爭,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創痛;但是,對


於貝蒂來說,也許,她更想忘記那一段歷史。


斯帝夫忍痛,沒有再去美國尋找貝蒂,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家族事業的振


興上;他把父親轉移到瑞士的財產收了回來,同時,開始在金融和建築業


尋求發展。


為了安慰父母在天之靈,從50年代末開始,他聯合其他與自己有同等遭遇


的人們同德國政府交涉,以獲得政府的戰爭賠償。但是,訴訟之路漫長又


坎坷,也就是在他幾乎绝望之時,他從一位朋友那裡聽說,在美國有一對


曾經做過英國大使的格魯尼夫婦,正致力於幫助流亡美國的猶太人的重組


事業。同時,那位朋友在閑聊中透露了格魯尼夫人曾經收藏一幅畢加索的


名畫《手拿菸斗的男孩》。


可以想像斯帝夫在聽說這個消息時內心的震撼 他萬萬沒有想到,凝聚著


自己所有珍貴的初戀記憶的那幅畫,竟然被貝蒂珍藏著,這說明在貝蒂的


心中一直珍藏著有關自己的記憶。


他再也忍不住了,第二天,他就辦理了去美國的簽證。


當他開始走近貝蒂的時候,他的心幾乎都要跳出來;斯帝夫覺得,從客廳


至花園的路漫長又艱辛,他幾乎走了二十八年的時光......


當淚水把他們兩人的衣襟打濕之後,貝蒂挽著斯帝夫的手臂來到了書房,


給他看那幅畫。他在那幅畫前站了許久,眼淚一直沒有乾過;最後,他習


慣性地走到那幅畫前,試圖翻看那幅畫的背面,看看他的小姑娘是否給他


留了什麼紙條;最後,他們都笑了。


他見到了格魯尼先生,兩個男人雖然第一次見面,卻有一種老友重逢的感


覺;他們只遲疑了一秒鐘,然後,就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格魯尼先生對斯帝夫說的第一句話是:「那是一場可恥的戰爭,是人類的


恥辱」。


斯帝夫對格魯尼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從懂事起就有一個心願,那就是


希望貝蒂一生幸福,你做到了;我也許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但是,我很想


說謝謝你」。


格魯尼夫婦試圖挽留斯帝夫在家裡多住幾天,但是,斯帝夫執意早日返回


柏林。臨行前,貝蒂堅持把那幅畫還給斯帝夫;斯帝夫這樣說道:「你有


兩個理由必須擁有這幅畫: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這幅畫,使它避免落


入他人手中,他們在天之靈一定非常欣慰;二、對於我來說,這幅畫裡有


太多的記憶,它在你的手裡,意味著你沒有把我忘記,至少這是我活下去


的理由和勇氣」。


貝蒂答應了斯帝夫的請求,永遠保留這幅畫。


斯帝夫回到了柏林,繼續著他家族的事業;直到他快五十歲的時候,他才


娶了奧地利姑娘愛得嘉為妻,並生下四位孩子。


在隨後的歲月裡,格魯尼夫婦不遺餘力地投入戰後猶太受害者賠償等問題


;從70年代起,《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時代週刊》等著名媒


體紛紛開始大幅報道這方面新聞,為斯帝夫取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不久,德國萊茵河沿岸開始修建大壩,政府同斯帝夫交涉過後,開始批量


購買他的土地。就這樣,在戰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斯帝夫使家族的財產翻


了幾翻。80年代中期,斯帝夫把企業委託給信賴的經營者,自己則隱居在


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簡出。


1996年,格魯尼先生辭世;兩年後,貝蒂的健康嚴重惡化,她再次致電


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著的時候收回他家族的畫。


斯帝夫親自到美國看望了貝蒂,並且說服她打消了這個想法。


由此,貝蒂留下遺囑:如果,在她死後,斯帝夫先生依舊拒绝接受這幅畫


,那麼,她的兒子們可以將這幅畫拍賣;拍賣收入三分之一留給她的子女


、三分之一捐給世界殘疾兒童基金會、三分之一捐給以斯帝夫。格奧爾格


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機構。


2003年年底,貝蒂辭世一年半後,她的後人決定拍賣此畫;此消息一經傳


出,就引來世界媒體的強烈關注。


2004月,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會上,《手拿菸斗的男孩》以一億四百


萬美元的天價成交。由於此畫打破了十四年前梵谷名畫七千八百萬美金的


記錄創造了奇蹟,這位神秘的收藏者一直成了世人關注的對象。


但是,收藏者卻長久地緘默著;直到2004十一月斯帝夫辭世,斯帝夫的


後人奉他的遺囑將一封有斯帝夫親筆簽名的信轉給貝蒂的後人時,真相才


終於大白那神秘的購買者正是斯帝夫本人。


據說,這幅畫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盡頭,他是凝視著這幅畫,走向人生


的盡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