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內的兄弟姐妹:
我們在彌撒讀經中聽了 天主向我們宣報的喜訊,快樂的好消息;我們真地感覺到
那確實是個喜訊嗎?為什麼是喜訊呢?喜訊又是什麼呢?
想想看,若有一位患了末期癌症的婦女,她定期接受檢驗的時候,主治醫生告訴她
,癌症已經痊癒了;那就是一個喜訊。
若有一位被控謀殺罪的嫌犯,在法庭審判時,法官宣判他無罪,並當場將他釋放,
那也確實是一個喜訊。
對一個人來說,喜訊因此意味著獲得某種釋放、洗冤、辯解、自由或治癒,也就是
某種負面、消極和悲傷的經驗獲得了轉機,轉變成正向、積極並且值得喜慶的經驗。
在今天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彌撒讀經中,依撒意亞先知給我們描述了舊約
天主子民的一個喜訊。這部經書的成書時間約在公元前五四 0 年,那時,
天主指示依撒意亞先知去安慰以色列子民,溫柔地「向耶路撒冷說寬心的話,並向
她宣告:她的苦役已經結束,她的罪債已經償清」(依四十2a)。
這喜訊的宣報有個歷史的背景;大約在宣報喜訊前五十八年,即在公元前五九八年
,那時,巴比倫王拿步高圍攻了耶路撒冷,列王紀下廿四章十一至十七節記述說:
「猶大王耶苛尼雅和他的母親、臣僕、公卿以及太監都出來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
王將他們擄去,也擄去了耶路撒冷的民眾、所有的官紳和勇士以及所有的工匠和鐵
匠,只留下了地方上最窮苦的平民。」
從此,以色列子民即開始了在巴比倫長達六十年的第二次充軍。
根據耶肋米亞和依撒意亞先知的解釋,這是以色列子民罪孽的後果,因為「各人隨
從自己頑固的惡意生活,不聽從 天主」(耶十六10-12;依一21-23,十1-2)。
更早之前,在公元前七二二年,以色列曾被充軍到亞述;但是,那次只是部份的充
軍,那時,以色列仍能保住南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國家重要基地及聖殿。這次的充軍
卻完全壓制了他們的國家身分,打垮了他們的民族意志,大大地羞辱了他們。
長期處在困境中生活,一方面、迫使他們反省和思考為何會陷入如此悲慘的狀況;
另一方面、也促使他們分析和尋找獲得解救的途徑。因為哀痛的時期越長和越嚴厲
,他們對自由與幸福的渴望也就越深和越迫切。
巴路克先知書、聖詠及達尼爾書對以色列子民這次悲慘的充軍有著感人肺腑的記述
:「像今日萬分的恥辱,是我們所應得的,因為,我們各隨自己邪心惡念行事,供
奉外邦的神祇,行了 上主我們 天主所憎惡的事」(巴一15-22);「當我們坐在
巴比倫河畔,一起想熙雍即淚流滿面。耶路撒冷!我如果將你忘掉,願我的右手枯
焦」(詠一三七 1-6 );「吾主,求禰照禰所有的仁義,使禰的忿怒離開禰的聖城
耶路撒冷;我們的 天主!願禰俯聽禰僕人的祈禱和哀求!吾主,求禰俯聽!吾主
,求禰寬宥!為了禰自己的緣故,我的 天主,禰不要再遲延了」(達九16-19)。
以上幾段聖經章節敘述了以色列子民在巴比倫充軍六十年的哀痛祈禱;這祈禱是他
們對時勢的反省和分析的結果;首先,他們向 上主承認和告明罪過,然後,他們
回憶 上主的美好,之後,他們再祈求 上主重新賜予恩惠。
從他們的祈禱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信仰和沒有信仰的巨大差別。為有信仰的人來說
,命運不是我們的主人, 天主才是我們的主人;是 天主在主宰我們的命運!
同時,我們也看到獲得救恩和有效祈禱的脈絡: 天主不是因為覺得我們很可憐才
憐憫我們, 天主是因為祂自己原來就是憐憫人的 天主, 天主是為了祂自己的緣
故、為了祂自己原有的仁義、為了祂自己始終一貫的忠信,所以,才憐憫了我們。
因此,當以色列子民一聽到主宰命運的 天主終於將要結束他們遭奴役和充軍異域
時,這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天大的喜訊!這證明 天主俯聽了他們的祈禱,接納
了他們的悔過,並願意再次讓他們成為 天主的子民。
果然,在兩年後,公元前五三八年, 天主使波斯王居魯士擊敗巴比倫帝國,要他
允許以色列人回去耶路撒冷重建家園。
在將臨期這一個喜樂和希望的時期,我們不但聽到了 上主在過去向以色列子民宣
布的喜訊,我們還在今天的馬爾谷福音中聽到更大的喜訊。
一開始,馬爾谷即開宗明義地說,他寫的福音是耶穌基督 天主子的福音,並且,
馬上引述依撒意亞先知的宣講說:「曠野中有一個呼聲喊說:你們當預備
上主的道,修直祂的路!」當依撒意亞先知呼籲人們「預備道路」時,他是在敘述
以色列子民從巴比倫回歸耶路撒冷家園的那條道路。這句片語因此成了以民彼此之
間講述 天主安慰和拯救的「成語」;一聽到「預備道路」,他們立刻就會想起
天主眷顧他們的喜訊。
在基督徒團體中,洗者若翰就是曠野中的呼聲;他為耶穌預備和修直道路。
耶穌本身就是我們救恩的大喜訊,因為,在希伯來文,耶穌的名字是Yeshu‘a,意
思就是「 天主救援」; 天主在耶穌基督身上啟示自己為救主。
Yeshu‘a的字根來自yash‘a,它的意思是處在寬廣的地方;寬廣的地方就是有自由
、有希望的地方,因此,是有救恩的地方。耶穌是救主,因為,他來,帶領我們在
自由、寬廣和有希望的道路上行走。
洗者若翰又是如何預備主的道路呢?
他給人付悔改的洗禮;當人們來到約旦河,告明了自己的罪過後,他就給他們授洗。
在今天的馬爾谷福音裡面,若翰說:「有一位比我能力更強的在我以後要來;我用
水洗你們,祂卻要用聖神洗你們。」同樣的一個事件,在平行的瑪竇和路加福音的
敘述中(瑪三11及路三16),若翰說:「祂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
水與火都有洗淨的功能;一般,我們用水洗,但是,火有更強的洗淨功能。水只能
洗外表,火卻能從內在淨化,所謂「真金要靠火淨煉」。因此,若翰用水的禮洗,
只是一個悔改的洗禮,它準備我們去接受聖神和火的洗禮,即新生命和新身分的洗
禮。如此,在接受了聖神和火的洗禮之後,我們都要成為 天主的子女。
這個以火來淨化的圖像,也很清楚地在彌撒讀經二的伯多祿後書中提到;聖伯多祿
說,主的日子沒人知道何時要來到,但是,當它來到時,天地萬物都要受烈火的淨
化,只存下聖潔和虔敬,不再有玷污、也沒有瑕疵,因為,那將是被淨化了的新天
新地。可見,如洗者若翰一樣,聖伯多祿也要我們回心轉意,勤奮努力地準備自己
,以等待主的來臨。
因此,在這將臨期間,讓我們好好妥善地準備自己;讓我們悔改及告明我們的罪過
;讓我們修直我們生命的道路,好使耶穌基督能成為我們真正實在的喜訊和喜樂。
阿們。 ~ 張德福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