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是充滿希望的
耶卅三 14~16;得前三 12~四 2;
路廿一 25~28,34~36
「 小德蘭福傳之友 」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在與痛苦中流淚的弟兄、姊妹們交談時,我們常常
不知說什麼才好;最後總會發現,唯一能幫助他們
的是『給予他們希望』,而且,這希望只能建基於
天主的許諾。
人的許諾沒有多大的價值,因為,人的能力有限,
無法保證能實現許諾。
只有神的許諾才管用,因為,只有 天主是全能、
全善的,祂不會騙人,祂也一定有能力既許必踐。
世界上很多人在流淚哭泣,我們的「福傳」工作能
使他們認識基督,這是最大的福份、最大的希望。
這個希望,就是今天讀經一再三強調的;耶肋米亞
先知預言,以色列家族對『達味後裔的正義苗芽』
、默西亞的期待將在 上主身上實現:「
上主是我們的正義」。
基督徒相信,基督就是以色列這個希望的實現,
而且,基督藉著祂的死亡和復活不單實現以色列的
希望,也實現了全人類的希望。
祂第一次來臨時給人類帶來希望;在歷史的終結:
祂第二次來臨時,這希望會更完滿地實現。
有智者說:人沒有食物,可活三十天;没有空氣,
可活三分鐘;没有希望,則一秒鐘也沒法活。
可見,每個人活著都有一個希望:「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燒」;「明天會更好」。
當然,有些人的眼光短淺,以為只有現世的希望,
人死了就完了。
但是,大多數人,特别是好人,都有永生的渴望,
不以為死亡即了結一切。
為基督徒來說,痛苦的根由是人的罪過,並非人的
希望;人的希望是不需要消滅的,因為,那是創造
我們的 天主放在我們心中,為的是讓人渴望祂、
追求祂,最後達到祂創造人的目的:分享祂的幸福。
教會訂立將臨期,邀請我們去反省希望、慶祝希望
,並準備希望的實現。
由今天到十二月十六日,在將臨期的前半段,教會
的讀經都強調對基督第二次來臨的準備;在十二月
十七日到耶穌聖誕前夕,將臨期的後半段,強調準
備主耶穌的第一次來臨:祂在人間的誕生。
將臨期是一個喜樂的時期,因為充滿了希望和期待。
雖然,在這期間,彌撒中不誦唱「光榮頌」,但是
,這並非意味著教會要我們刻意難過、不高興,是
為了在主耶穌誕生的那一天,我們誦唱這首二千多
年前天使在白冷夜誦唱的歌曲時(路二13~14),
能有一種很特别的、嶄新的感覺。
另外,在將臨期,我們也開始「虔誠期待永生的幸
福和救主耶穌的再來」。
說到主耶穌的再來,有人可能感到不大自在,喜樂
不起來,以為那將是一個可怕的時刻。
在今天的福音裡,我們也讀到「日月星辰將有異兆
,海洋波濤將會怒號」。
我們不知道這些話語的精確含意,但是,那和
天主的審判有關,這些圖像都是取自舊約。
然而, 天主的審判要摧毀的只是罪惡,不是任何
好的東西;地球和日月星辰都是美好的,是不會被
消滅的;相反的,整個宇宙將到達完美的新天新地。
「正義的 上主」來臨時,那些罔顧正義、為非作
歹的惡人會驚慌失措,懼怕即將臨到的厄運。
對被欺壓得沒法抬頭的正義之士,將是得救和光榮
的日子(讀經ㄧ)。
我們不知道整個創造改觀的日子如何或何時到來,
既然是 天主的許諾,它就必定會實現。
其實, 天主如何做、或何時做都不重要,重要的
是,我們如何準備這時刻的到來,這時刻就是
『天主召回我們靈魂的日子』。
在今天的福音裡,主耶穌叫我們應時時警醒、常常
祈禱,不要因貪吃、嗜酒的放蕩生活而醉倒(參閱
十童女的故事),以致忘了人生的最終目的。
在今天的讀經二裡,保祿宗徒勸勉我們,生活「要
討 天主歡喜」、「要對眾人的愛日益增長」,即
「愛 天主、愛人」,這樣,在主耶穌和祂的諸聖
來臨時,我們在 天父面前才能完全聖潔、無可指
摘。
基督徒在塵世中認真地生活;然而,他們應知道,
天堂才是他們永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