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旬期的精神


四旬期開始,我們再一次進入準備迎接踰越奧蹟的時期;認識「四旬期精神」


,更能幫助我們做更妥善的準備。然而,要認識「四旬期精神」,不可忽略四


旬期在歷史中的演變,方容易把握其精髓。


以下是羅國輝神父《踰越》一書中有關四旬期的摘要。


四旬期的起源


宗徒時代,基督徒的唯一慶節是主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每年的踰越節及每個


主日;之後,隨著時代與教會的發展,所加入的慶節都是指向這「獨一無二」


的踰越節奧蹟。


第二世紀,每年踰越節,慶祝主死而復活的時候,同時舉行慕道者的入門聖事


(洗禮、聖體);因為,入門聖事就是踰越奧蹟的實現:人領受入門聖事,就


是與基督一起死亡,並與基督一同復活(羅六 3-14)。所以,當我們準備踰越


節的時候,也同時準備入門聖事。


在第一世紀末,教會已用齋戒的方式來準備洗禮;齋戒的人,不只是受洗者,


也包括施洗者及其他的教友們。


第二世紀,不同地方的教會也以一天、兩天或四十小時的齋戒來準備踰越節


以上說法,我們可以從敘利亞傳統的《十二宗徒訓誨錄》及羅馬教會傳統的聖


猶斯定《第一護教書》中得到佐證資料。


第三世紀初,在踰越節前一週,羅馬教會加緊以祈禱、覆手、驅魔等為候洗者


做準備,並要求候洗者於星期五、六守齋,守夜直到雞鳴時,接受入門聖事。


第三世紀末,北非及北敘利亞教會把齋期延長為一週;不久,羅馬教會可能也把齋期跟著延伸為一週,來準備踰越節。


第四世紀初,羅馬教會可能已將一週的準備期增加為四週,以整數稱之為「三


旬期」。候洗者的考核禮分布於這期間,可見,直到此時期,踰越節的準備,基本上是慕道性的:為候洗者,加緊皈依及靈修的操練;為已受過洗的基督徒


,是不斷地再慕道、再皈依的時期。正如聖猶斯定所強調,我們要和候洗者一


起祈禱守齋,好在踰越節,候洗者獲得踰越重生,我們也再獲重生的效果。


另一方面,四世紀初,東方教會首先採用了四旬期(Quadragesima四十天)的
齋期來準備踰越節,並把這時期比做梅瑟在西乃山、厄里亞往曷勒布山和耶穌


在曠野的時期;並且,為這個時期的慕道性加上了齋戒、抗誘的涵意。


此外,背離信仰的基督徒,被要求在踰越節前的四旬期,仿效耶穌在曠野以齋


戒來抗拒魔誘,努力祈禱、力行愛德、補贖罪過,是因為他們被視為特別需要


再慕道、再皈依的人。


到此,四旬期,遂包括了悔罪者做補贖、齋戒和抗拒誘惑的角度。


第四世紀末期,始自東方的四旬期漸漸進入了西方教會;亦在這個時候,羅馬


教會也採用了以四旬期來準備踰越節。當時的四旬期是包含著慕道(為候洗者


準備洗禮)和悔罪、抗誘(為公開的悔罪者準備修好聖事)的基本要素。


五至六世紀,是四旬期的內容發展得最為齊備的時候。


「四旬期精神」的衰落


受到中古世紀黑暗期的衝擊,四旬期的原本精神逐漸淹沒;羅馬禮在第五世紀


末,在四旬期的第一週的星期三、五、六加上了「四季齋期」,故取消了四旬


期第二主日原有的彌撒及候洗者的考核禮;原先,每主日的讀經也為之搬動,


候洗者考核禮則延至三、四、五主日舉行。


六世紀開始,因為,成人入教已經減少了,成人慕道程序已漸漸式微,繼之而


起的是嬰孩洗禮。


第六世紀中葉,一般都是嬰孩領洗,將全部嬰兒洗禮的禮儀改在平日舉行。


第六世紀下半葉,為使受洗嬰兒的父母多受輔導,故把嬰兒候洗者的禮儀增加


至七次;可惜,嬰兒洗禮也只是平日、半私人性的舉行。之後的發展更是越來


越糟,嬰兒洗禮越來越提早、頻繁密集且隨時隨地舉行。


發展至此,昔日,以入門聖事為首要主題來準備踰越節的四旬期精神已蕩然無


存了。


自九世紀之後,洗禮已漸漸離開了踰越節,而且,出現了新的形式,就是一次


將昔日原是成人慕道過程的收錄禮、考核驅魔禮、授經禮等一併跟洗禮施行於


嬰孩身上。往日的慕道過程及其禮儀已全部崩潰;四旬期已不再是為準備入門


聖事;本來與洗禮有關的主日讀經已全部解體,四旬期的慕道性已徹底消失。


同時,齋戒的觀念也漸漸的離開了本來的意義;昔日,四旬期,是使人皈依


上主的準備期,齋戒只是一種抗誘、慕道的方法。但是,自五世紀,齋戒漸漸


地被視為一種德行及目的,並追求字面上四十天的齋期,把四旬期的開始提前


到首主日前的星期三。


到此,四旬期,是慕道者及教友準備迎接踰越節、與基督耶穌同死同生的精神


均不在了。這樣的影響一直延續到廿世紀的梵二大公會議之後,才出現「四旬


期精神」的復興。


「四旬期精神」的復興


歷經滄桑之後,四旬期變得面目全非,直到梵二大公會議才議決,要重新「顯


示四旬期的雙重內容,就是藉著紀念和準備洗禮,並藉著補贖(paenitentiam台灣版翻譯成苦行),讓信友更熱切地聽取    天主聖言,並誠懇地祈禱,以準備


慶祝踰越奧蹟」(禮儀憲章109)。


非常清楚地,今日教會要求恢復四旬期的本來面目。


首先,四旬期的目的是,為準備在踰越節慶祝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踰越奧蹟,


因此,這時期的禮儀基本目的是:


為將於復活夜受洗的候洗者做最後階段的準備。


為接受過洗禮的基督徒,是陪伴候洗者做準備,並藉此紀念自己的洗禮,準備


自己的再皈依。


為達到與主同死同生的洗禮目的,我們在四旬期做妥善的準備,藉著悔改補贖


(實行和好聖事、齋戒抗誘、行愛德等等),以獲得真正皈依的效果;歸根究柢就是以    天主聖言為生活的基礎,在祈禱的動力之中,不斷死於罪惡,具體


地活於基督。換言之,四旬期,是整個教會,包括候洗者和教友,在踰越節前


的慕道期,為使我們再一次在基督內踰越。


一九七 ○ 年出版的《羅馬彌撒經書》、一九七二年出版的《成人入門聖事禮典


》等禮書,均對「四旬期」禮儀做了許多的修正,復興四旬期的原有精神,還


以其原來的面目。


四旬期,是整個教會的慕道、皈依期,期盼藉著四旬期的禮儀,


上主以祂的聖言親臨於我們當中,邀請我們洗心革面,好迎接踰越節的奧蹟,


並使我們奉行祈禱及仁愛的工作,參與重生的聖事,到達


天主子女的恩寵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