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糧 (二)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彌撒中的福音和讀經一分別取自聖若望福音第六
章第四十一到五十一節;列王紀下第十九章第四到八節。
聖若望福音的第六章記載耶穌發表的生命之糧講話,我們說過,【生命之糧】
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 天主的聖言,也可以指基督的聖體聖血。
上主日的彌撒福音記載生命之糧講話的第一段落,在這段記載中,【生命之糧
】一詞,可以說是指 天主的聖言的。
本主日的彌撒福音,繼續記載生命之糧講話的第二段;從這段記載起,同一個
詞便有了另一個意義。在這裡,聖若望宗徒運用他擅長的寫作手法,把耶穌的
話題提高一個層次;把它從講初級的信仰基督,進一步地引入講領受基督的聖
體聖血了。
本主日的彌撒福音這樣說:
猶太人遂對耶穌竊竊私議,因為,他說 :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
他們說︰「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麼 ? 他的父親和母親,我們豈不是都認識
麼?怎麼他竟說 :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彼此竊竊私議 ! 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
不能到我這裡來,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復活。在先知書上記載︰『眾人都要蒙
天主的訓誨。』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裡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
父,只有那從 天主來的,才看見過 父。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信從的人必得永生;我是生命的食糧。
你們的祖先在曠野中吃過「瑪納」,卻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誰吃
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
永遠。」
「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
耶穌說了:『我是從天上降下的食糧』這句話,他的聽眾便竊竊私語,表示不
信。他們所以不信的原因,據他們自己的解釋,並不是因為耶穌說他是食糧,
而是因為耶穌說他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他們認為,既然,他們認識耶穌的父母
,耶穌便不能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了。
他們的推論是不是有理?聖若望宗徒並沒有回答。他只藉著耶穌的答覆,表達
了自己作出的神學反省。
他認為,從一方面看來,耶穌的同胞不相信耶穌,這是因為他們不是
天主所吸引的人。
從另一方面說來,除了耶穌以外,誰也沒有看見過 天主。
他們既然不接受信耶穌,自然不能是 天主所吸引的人了。為此,對聖若望宗
徒來說,信不信,這原是有沒有信德的問題;然而,信德,是
天主白白賞賜給人的恩典。
澄清了這一點之後,聖若望宗徒便指出耶穌的聽眾的一個誤會。
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食糧』;這是順著從前以色列人在曠野裡吃過的
瑪納而言的。耶穌的意思,並不是像他的聽眾所想像的,要說他是從天上降下
,而是要說他是食糧。因此,耶穌說:從前,以色列人在曠野裡吃過瑪納,還
是死了;誰若吃了我、這個從天上降下的食糧,就會活到永遠。
就這樣,聖若望宗徒藉著耶穌自己的話,為耶穌所講的生命之糧講話打開一個
新的場面,把話題轉入聖體聖事了。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記載厄里亞先知在極度疲乏中進了食,頓時精力充沛
,走了四十晝夜,直到 天主的山曷勒布。在教會的傳統宣講中,這個故事常
被引用來解釋聖體聖事的神效。
讀經一上這樣說:
那時候,厄里亞進入曠野,走了一天的路,來到一棵杜松樹下,就坐下,求死
說︰「 上主啊﹗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吧﹗因為,我並不比我的祖先
好。」他就躺在那棵杜松樹下睡著了。
忽然,有一位天使拍醒他,對他說︰「起來,吃吧﹗」
他看了看,看見頭旁有一塊用炭火考熟了的餅和一瓶水;他就吃了、喝了,又
躺下睡了。
上主的天使第二次又來拍醒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還要走一段很遠的
路程。」
他就起來,吃了、喝了;靠著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晝夜,到了
天主的山曷勒布。
聖若望福音的第六章,是一篇難能可貴的神學作品;所以,我們的慈母教會特
意做出安排,讓我們在教會禮儀年曆乙年的常年期中,接連五個主日讀完這章
福音。連這次在內,我們已讀了三次;還有兩次,要待兩星期後才讀完。
主內的姐妹兄弟們,聖若望福音的第六章,第一次的內容是、耶穌所行的五餅
二魚奇蹟;第二次是、有關生命之糧講話的第一段,在那段裡,【生命之糧】
是 天主聖言,指的是耶穌本人,他是我們基督信徒信仰的對象;本主日是第
三次,在這次誦讀中,同樣的【生命之糧】一詞有了新的意義,它不再是
天主聖言,而是聖體聖事、是耶穌的聖體寶血。
我們可從本主日的讀經一和福音裡看出這意義轉折的形跡來。
讀經一記述厄里亞先知在極度疲乏中進食,頓時精力充沛,走了四十晝夜,直
到 天主的山曷勒布。在教會的傳統宣講中,這個故事是常被引用來解釋聖體
聖事的神效。
福音記錄耶穌的話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食糧』;耶穌的聽眾們沒有把握這
句話的意義。耶穌要說的是,他是『食糧』;他的聽眾卻懂得,他是『從天上
降下的』;他們認為,既然,他們認識耶穌的父母、兄弟,耶穌絕不可能是
『從天上降下的』;所以,他們不相信他。
這樣,讀經一和福音都說明了【生命之糧】一詞的新的意義;它不再是
天主聖言,而是聖體聖事了。
主內的姐妹兄弟們,【生命之糧】一詞意義的轉折,意味著信仰與聖事的相互
關係,這關係在聖體聖事中尤其密切。
《 天主教教理》稱聖體聖事為『我們信仰的總綱和綜合』。援引我們的教宗
本篤十六世的話來解釋,那就是: 【 天主和人類之間的整個歷史都濃縮在】
聖體聖事裡面。
聖體聖事,不僅說明過去,也使未來的天國預先來臨;聖體聖事表明了【整個
世界歷史和我們每個人生命的中心事件】 。
《 天主教教理》的訓導以及教宗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解釋,強調了聖體聖事為
整個教會和為我們個別的 天主教教徒的重要性。
我們梵蒂岡電台華語節目部的聽眾曾多次來信,詢問我們可以不可以到國內公
開的教堂裡去望彌撒和領聖體 ? 我們也曾按照我們的知識老實地答覆他們了。
現在,我們聆聽了本主日的彌撒福音,《 天主教教理》的訓導和教宗教宗本
篤十六世的解釋,我們知道,聖體聖事為整個教會和為我們個別的
天主教教徒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認為,【可以不可以到國內公開的教堂裡去
望彌撒和領聖體】是一個不完全的問題,它的真正意義是在於國內公開的教堂
怎樣舉行彌撒以及教友們抱著怎樣的態度到那裡去望彌撒和領聖體。
換句話說,國內公開的教堂裡是否保持了純正的信德 ? 教友們是否懷著純正、
真的信德到那裡去望彌撒和領聖體。
所謂【純正的信德】,在目前國內的情況下,具體地說來,無非是與教宗和普
世教會的【共融】;關於這點,我們將在下主日的彌撒道理中再說幾句話。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