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升天節(The Assumption of Mary)
8月15日
「聖母升天節」,應該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第一個每年開始敬禮聖母的節日。
在一篇西元五二九年由 Theodore主教(Bishop Theoodre of Petra)所寫的頌辭
上提到,巴勒斯坦地區的隱修士每年均舉行莊嚴隆重的儀式,敬禮聖母。
紀念儀式上沒有指出確實日期及詳細情形,卻提到是為了慶祝「聖母安眠」。
教會傳統上,將這一日定為八月十五日。
每年一度的聖母敬禮,很快就流傳至全東方教會。
西元六 0 二年時,毛里求斯(Mauritius)皇帝宣布,這一日全國均放假一天,
加以慶祝;正式定名這一天為「 天主之母安眠日」(Koimesis Thotokou)。
第七世紀時,羅馬拉丁教會立刻跟進,開始以同樣的名稱敬禮聖母(Dormitio
Beatae Mariae Virginis)。
在每年敬禮瑪利亞「安眠」的同時,舊傳統依舊盛傳瑪利亞的身體並未腐爛,
而是在埋葬之後,因著 天主的大能,神妙地立刻與靈魂結合升天了。
第八世紀開始,羅馬拉丁教會將這一天改為「聖母升天」節(Assumption)。
聖母升天的事蹟,起源自古老的傳說;雖然,聖經歷史上並無記載,卻逐漸成
為普世的信理。
在一切說法中,最廣為流傳的是一篇引自約七四九年時,聖達瑪森‧若望
(Saint John Damascene)講道詞的文章(這篇乃由不知名人士附加而上)。
文章中提到,東羅馬帝國馬爾強皇帝( Marcian,450-457 )和布加里亞王后
(Pulcheria)請求耶路撒冷主教,在四五一年加采東大公會議結束後將瑪利亞
的聖髑帶回君士坦丁。
據說,主教如此回答:「瑪利亞在宗徒的環伺、看顧中去世;聖多默要求打開
她的棺木時,卻發現她的棺木是空的;因此,宗徒論斷她的肉體已經升天。」
雖然,這段傳說並非出於聖達瑪森‧若望,然而,他的另一篇講道詞中清楚地
表達了聖母升天的道理:猶如大自然界將發生的一切,妳那神聖又喜悅的靈魂
與受祝福且無玷的身軀分離了。雖然,身體被埋葬,卻沒有腐爛……妳那最純
淨無暇的身體並沒有留在泥土裡,而是升天了。
聖母,母皇,妳是 天主之母。
基督宗教國家對聖母升天的敬禮在中世紀之初即開始舉行,直至基督新教形成
為止;然而,在 天主公教中卻直至今日。
另外兩個與這個節日有關的事件:「聖母安眠」、「聖母在天受榮冠」也一併
包含在這個節日中一同慶祝。
一九五 0 年十一月一日,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頒布《欽定聖母升天》詔
書,在《廣賜恩寵的 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憲章中,正式確立聖
母蒙召升天的信條:「無染原罪的 天主之母」、卒世童貞瑪利亞,在完成她
的塵世之旅後,靈魂肉身一起被提昇至天國的光榮裡。」
碧岳十二世並非建立一條新要理,而是肯定早期基督教會的信仰,宣布此一道
理乃由 天主所啟示,透過宗徒為中介流傳下來。
這個節日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醒我們,聖母也參與了耶穌救贖普世的工程;她在
天使報喜時所表現的堅強信德,正是 天主的計畫得以持續進行的關鍵時刻。
我們慶祝聖母升天,同時也勉勵自己學習瑪利亞的謙遜自持。
聖母蒙召升天節的歷史
在耶路撒冷與白冷之間的啟迪瑪 (Kathisma) ,相傳是聖母臨近產期與若瑟赴白
冷登記途中曾歇息的地方;在厄弗所大公會議 ( 四三一年 ) 之前,該地已在八
月十五日慶祝「瑪利亞 天主之母」節,誦讀有關耶穌誕生的福音 ( 路二 1~7
) ,說明了聖母敬禮的背景是以救恩史基督奧蹟為主流。
厄弗所大公會議基於肯定耶穌是真 天主又是真人,宣認瑪利亞為
天主之母的信理;此後,聖母敬禮便在各地蓬勃發展起來。
約在第五世紀末期,耶路撒冷也在八月十五日慶祝「
天主之母」節,不過,地點是在革責瑪尼山園附近,相傳為聖母墓地所在之處
舉行,且在其上築有聖堂。於是,八月十五日原為 天主之母節,在耶路撒冷
漸漸變成為「聖母安眠節」。
莫理斯皇帝(Maurice)在位期間(582-602),將此慶節引伸到他所轄治的範圍。
聖母安眠節,在七世紀,傳入羅馬;教宗息澤伍一世 (Sergius I,687-701) 加上
遊行慶祝。七五零年,受法國影響的羅馬禮書稱之為「瑪利亞蒙召升天節」;
但是,經文內容乃一般紀念聖母的通用經文而已。
實際上,聖母去世、升天的史料並不詳盡,出現在五世紀的一本偽經「童貞瑪
利亞升天錄」始有聖母去世及身體靈魂一齊升天的描述;其後的教父則在講道
中屢有提及,尤其是若望‧達瑪森 (+749) 更將之發揚光大。
到第七至第八世紀時,羅馬額我略禮書在彌撒遊行前的經文闡釋了「聖母蒙召
升天」的思想:「主啊!今天,為我們是可敬的節日,
天主聖母在這天接受了暫時的死亡;你的聖子、我們的主由她誕生,所以,她
不能被死亡的鎖鏈所困擾。」
中世紀時期,有關聖母肉身是否升天有不同的見解;偽熱羅尼莫書信謂聖母身
體不朽,但是否已升天則緘口不言;偽奧思定訓導錄及烏蘇阿殉道錄認為,聖
母屍體下落不得而知,不願把傳奇予以肯定。許多隱修院及公共祈禱都採用烏
蘇阿殉道錄;偽熱羅尼莫書信則被列入日課經裡。
持相反說法的是,十二世紀,託名奧思定的一篇論著,依據理性相信聖母身靈
升天;此意見在十三世紀後被士林學派神學家接納。聖多瑪斯認為,出於土而
歸於土的咒詛不牽涉瑪利亞,因為,她靈魂肉身一齊蒙召升天。
這意見歷經若干爭辯之後,至教宗本篤十四世(1740-1758)宣佈瑪利亞升天為可
靠意見;一九四六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徵詢全球主教的意見,在幾乎一致同意
下,於一九五零年頒定「童貞瑪利亞靈魂肉身蒙召升到天國的榮耀」為信理。
歷史上,此一爭論的重點,不在瑪利亞是否蒙召升天,是在她的肉身是否也升
天;這爭論的基礎是靈肉二元說,倘若,我們採用另外的 ( 或聖經的 ) 人學觀
點,則這些爭論也許不存在。
一九七零年,羅馬彌撒書聖母蒙召升天節的頌謝詞說明了聖母蒙召升天的教會
性及末世意義:「童貞瑪利亞今日蒙召升天,是你教會要達到圓滿境界的開端
和形象,也是你子民在人生旅途中確切希望和安慰的憑證。」
故此,聖母蒙召升天給我們揭示了基督逾越奧蹟在人身上的最完美效果,鼓勵
我們去分享聖母所達到的光榮,一如在集禱經所謂:「你賜給了你聖子之母靈
魂肉身天國的光榮,願我們也以天國為人生目標,得與她同享榮福。」
聖母蒙召升天的意義
聖母蒙召升天信理,不僅告訴我們,聖母身靈被提升天,從此以後,在
聖父與聖子之前不斷為人類代禱;在天上,她成為普世人類的母親。
最主要的,在聖母蒙召升天這件事上,信徒可看到一個得救人性的美麗,不染
纖塵、光華奪目; 天主創造人,本來就願意人達到這極其美麗的境界。
人性雖然因罪而受損傷,卻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人性仍有可能恢復它受造時
的美麗,肖似完美的 天主。
聖母蒙召升天的信理是要告訴人,聖母已因基督到達了圓滿的得救境界;救恩
不僅進入瑪利亞的精神,亦滲透她的肉身,這救恩改變了她整個存在的形態,
使她進入了完全的榮耀之中。
聖母是最完美的得救者,這是她一生努力與 天主恩寵合作的後果。故此,信
徒應效法聖母,與 天主的恩寵合作,使人性日漸臻於完美,趨於至善。
( 摘自 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