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清晨的相遇 丙年 復活主日
若望福音 廿 1~9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沒有任何人親眼目睹那天夜裡所發生的一切;雖然,耶穌復活無疑是人類漫長
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卻沒有人有機會看到,然後,將它描述或者記錄下來。
耶穌死了,祂死於十字架的酷刑;他們將祂安葬在巖石間新鑿出的墓穴裡,離
行刑的地方哥耳哥達不遠。他們用力推過來一塊大石頭,把墓門封死,免得有
人褻屍、偷屍。
兩位頗有聲望的人士出面,料理耶穌的後事;他們先請人卸下祂的聖屍,然後
,再莊重地安葬。
然而,宗徒們、與耶穌最親近的弟子,卻沒有一個出來,為死去的師傅善後;
竟然,讓嚥了氣的耶穌高懸在十字架上,差點被丟進萬人坑裡。
難道,他們真的是被嚇破了膽、真的讓絕望與悲傷沖昏了頭,以致,棄高懸在
十字架上的耶穌於不顧嗎?
難怪,由宗徒們傳承下來的「組織化教會」,經常在舉措上遭致同樣的譴責。
宗徒們後來才覺醒,為自己拋棄耶穌的不齒行為自責不已;並且,誠實地把這
些記錄在福音裡。
我們應該對他們知錯、認錯的誠實感到慶幸;因為,那一直是教會領袖的楷模
教會不必因瑪利亞.瑪達肋納感到羞愧,她曾經是位罪婦;但是,藉著耶穌,
她領悟了真愛之道。
瑪利亞的做法與宗徒們大相逕庭,她一大清早就跑去墳墓那裡,心中沒有畏懼
或自我憐惜,只有無限的感傷;因為,她深愛的師傅死了。在耶穌臨死的痛苦
關頭,其他宗徒們全都嚇得躲藏起來,只有瑪利亞與若望一直陪伴在十字架旁
,直到最後。
當瑪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發現墓門敞開,聖屍不翼而飛;她驚呆了。
她跑去告訴宗徒們;兩位宗徒直奔墓地。
年少的若望身手矯捷,跑得比較快;年長的伯多祿有點笨重,緊隨其後。然而
,捷足先登的若望禮讓伯多祿先跨進墳墓。
這兩位宗徒屢次被象徵性地形容:伯多祿代表「組織化的教會」;若望則是
「愛的教會」。
愛比組織的包袱少、比較敏捷;組織必須面面俱到,反應相對遲緩。
然而,愛尊重組織,甘心情願退居二線,兩者間沒有任何衝突;教會內需要兩
者的兼容並蓄──愛的熱情奔放以及有形組織的井然有序。
兩位宗徒在墳墓裡看到殮布,從殮布擺放的樣子來看,耶穌的聖屍不可能是被
偷走的;那麼,祂到那裏去了呢?
他們滿腹狐疑地走回住家。
瑪利亞.瑪達肋納與宗徒們的做法又一次不同;她留了下來,她不願意在沒有
找到耶穌之前就離開。她的忠信與眼淚沒有白費,她與復活的主耶穌有一場激
動人心的相遇;耶穌呼喚她的名字,她立刻認出是主。
在所有人當中,瑪利亞是第一位有機會看到超越死亡的耶穌。
從那第一個復活清晨至今,無數人有機會與耶穌相遇,他們不一定真的親眼看
見祂,卻都能肯定地說:「祂活著!祂向我發言!我見到了祂!」
反省與行動:
耶穌復活了!我真和宗徒們一樣,相信這神蹟,並且確信我將和基督一起復活
嗎?
我努力在人間宣揚基督復活的好消息,並引領人歸向復活的主基督嗎?
我準備好自己,一起參與基督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跡,並和祂一起逾越嗎?
禱文:
請為所有的基督徒祈禱
基督死而復活,為全人類帶來永恆的生命;祈求 上主感動、激勵所有的基督
徒挺身而出,努力將基督救贖的福音傳遍大地。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
復活的主基督為世界帶來光明和和平;但是,人間仍充滿戰爭和恐怖攻擊的肅
殺氣息。祈求 天主在人們的心中種下和平的種子,消除仇恨,讓人不再生活
在戰爭和恐怖攻擊的威脅和恐懼中。
請為所有的新教友祈禱
感謝 天主,召選了許多弟兄姊妹和基督一起逾越,領受入門聖事,成為祂的
兒女。祈求 上主不斷護守、降福剛剛在教會內重生的新教友,幫助他們為復
活的主基督做見證,活出信仰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