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天主給我們的警告牌
出三 1~8,13~15;格前十 1~6,10~12
路十三 1~9
「 小德蘭福傳之友 」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今天的福音和讀經二都充滿了警告和鑑戒,乍看起來
,警告會使我們害怕,也可能因誤以為自由受到限制
而產生抗拒;但是,這種反應是不成熟孩子的反應,
成熟的大人會對警告懷著順服的心。
這裡的警告指的是合理的警告,不是指壞人的威脅,
就如順從醫生的警告、交通警察的警告。
害怕也不全是不好的,「健康的害怕」甚至是我們保
命的本能。
我們肉身的生命有警告牌,靈性的生命也應該有警告
牌;豎立警告牌是慈悲和愛的表現。
每天,翻開報紙,幾乎都會讀到意外事件的發生:地
震、颱風、車禍、瓦斯氣爆等,造成人命的傷亡損失
,就好像今天福音裡的意外傷亡一樣:獻祭時,被屠
殺的加里肋亞人和史羅亞塔倒塌壓死的十八個人等;
可能,我們也會像那時的猶太人一樣,誤認為那些人
的遭遇是因罪所受的懲罰。
但是,只有 天主才真正知道人心,主耶穌不要我們
這樣去判斷他人的罪債,祂要我們從這些不幸事件中
學到如何善用時間以躲避永遠的懲罰:「如果,你們
不悔改,也都要同樣喪亡。」
永遠的喪亡比意外肉身的死亡更嚴重許多。
為什麽基督宗教常要人悔改?
這樣不是讓人很有罪惡感嗎?
當然,不正確的罪惡感是不好的。
但是,說真的,現代大部份人的問題不是罪惡感太深
,是太少了!
主耶穌建立的教會秉承耶穌的宣講,不時地提醒人要
悔改,原因是人很容易對世途上的危險掉以輕心,自
我陶醉、自鳴得意,演變成自恃驕傲。
驕傲,可使天使墮落,也可以使我們墮落;這就是在
今天的讀經二裡,聖保祿要警戒我們這些生活在末世
的人:「誰自以為站得穩,便該小心,免得跌倒。」
聖保祿給我們舉的可悲例子是,被 天主救出埃及奴
役之地的猶太人,這些猶太人曾蒙受 天主大能的照
顧:在雲柱下從海中走過、餓時吃天降的瑪納、渴時
喝磐石裡噴出的水泉……可是,他們犯了自恃驕傲的
致命傷:「我們是選民,無論我們做好、做壞 ( 如拜
金牛等), 天主都不會不照顧我們!」
就像現代一些人的想法一樣,過份強調了 天主是愛
,根本不檢討自己是否過著負責任的生活。
這些猶太人錯了;他們作惡、不負責任 (聖保祿說,
他們沒有得到 天主的歡心),使他們自食惡果,倒斃
在曠野裡,沒能到達預許的福地!
「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 (警告),為使我們不要像他
們那樣貪戀惡事」 (讀經二);我們基督徒都是新的選
民,我們每人的受洗都是靈魂的「出谷」。
在這塵世朝著許諾的福地『天國』的旅途中,我們得
到新的「瑪納」和新的磐石流出的水泉,即主耶穌的
聖體、聖血的親自滋養。
我們切不能像當年猶太人那樣自恃驕傲,以為不管做
好做壞 , 天主都一定得愛我;我們一定要悔改、改
邪歸正。
雖然, 天主很有耐心,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就如今天福音中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的主人一樣;
可是,主耶穌也警告說:如果還不結果子,這樹將會
被砍掉。
難道 天主的仁慈、忍耐是有限度的嗎?
絕對不是!
天主是「自有、永有的 天主」、不會改變的 天主
( 讀經一 ) , 天主的仁慈、忍耐是不會改變而且是
無限的。
問題是,我們人是有限的,生存在限定的時間和空間
,不是「自有、永有」的;在這有限的現世生命裡,
我們要好好利用,去結永生的果子,就是獲得永生的
資格。
天主的忍耐不是有限的;但是,人應對自己的生命和
天主給的永生恩寵負責,作出選擇。
無限的 天主尊重人,祂不會、也不能越俎代庖的。
四旬期裡強調悔改,主要不是為過去的罪做補贖,是
要重做新人。
改過是為了遷善,朝著真、善、美預許的福地前進。
悔改,需有一顆謙虛認錯的心,承認自已做錯的「過
」、或該做卻沒做的「失」。
四旬期也是「遷善」的時期,教會特別鼓勵我們祈禱
、克己、行愛德等工作是其中的一部份;祈禱、克己
是內修,愛德工作因著内修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的第一個通諭《 天主是愛》裡
,用過半的篇幅強調教會的愛德工作的重要。
我們就是教會,我們都知道,基督徒的愛德工作對「
天主是愛」有多大的見證作用!
據說,愛德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的「慈濟」,開始時是
學習了兩位修女仁愛奉獻的榜樣。
今天,在臺灣,我們是不是應多學習「慈濟人」的愛
德行為?
我們有 神的聖言和聖體滋養的基督徒,不是應該在
愛德工作上更超越嗎?
在愛德行為上競爭,是健康、有益的,我們可否給自
己立下具體的要求 : 「日行一善」?
我們教友每天最少應說一句好話、做一件好事,特別
是雪中送炭的事、捐助窮人、安慰病苦孤獨的人……
今天或明天,我們都可能聽到一些不幸的消息,我們
不用判斷當事人的罪債;但是,這些不幸的消息應是
我們的「警告牌」:人生是短暫、無常的,自己改過
遷善要趁早,此時此刻就是最好的時刻,因為這是我
唯一確定擁有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