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在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的

要理講授,教宗方濟各繼續省思『惡習與德行

』的主題;這一次,是關於吝惜的罪。

教宗說,這是一種依戀金錢的形式,阻礙人慷慨

大方。

這個罪不僅涉及到擁有大量財富的人,也是一種

橫向的惡習,往往與帳戶餘額毫無關係;這是一

種心病,不是錢袋的問題。

教宗的省思取自沙漠隱士們的智慧;他們指出,

一些隱修士也患了占有的病,他們放棄一切巨額

產業後,在孤獨的房間內依戀價值不大的物品,

不外借、不分享,也不樂意送給別人;這是一種

對小小物件的依戀。

教宗說:這些物件成了他們離不開的迷戀物;這

是兒童時期的一種倒退,他們緊緊地抱住玩具,

停地重複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

如此的依戀奪去了自由。

今天,這種情況仍然存在,其中隱藏著一種與現

實生活的病態關係,能導致強迫性囤積或病態積

聚。

教宗解釋,為了治癒這種病,還是隱修士們想出

了方法;雖然極端,卻極有效,就是默想死亡。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一個人積累了多少財富,有

一件事我們是絕對能肯定的:這些財富在棺材裡

是裝不下的,我們無法將財富帶走;這種惡習的

無意義之處就在於此。

我們與物質的占有關係只是表面的,因為,我們

不是世界的主人;我們所喜愛的這個大地其實不

屬於我們,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是住客和旅客(

參閱:肋廿五23)。

教宗強調,吝惜的荒唐之處在於它試圖驅除死亡

的恐懼;事實上,所尋求的安全感在我們握住它

的那一刻就破碎了。

接著,教宗以《路加福音》十二20中一位糊塗人

的比喻作出解釋;這位富人的田地出產豐富,他

幻想著如何擴建倉房來收藏所有的收成,可是,

就在那個夜晚,他的生命就被索回。

這個典型的比喻表明,最終,是財富占有了我們

,很難是相反的情況。

教宗說:有些富人不再有自由、也不再有休息的

時間,他們必須防患於未然;因為,所積累的財

富也需要他們看守,他們總是焦慮,因為,辛勤

勞動賺得的產業會在一瞬間消失。

教宗強調,這些人忘記了福音的教導。

福音並沒有說財富本身是一種罪;但是,財富肯

定是一種負擔。

教宗表明,        天主並不貧窮,祂是萬物之主;這

是守財奴所不理解的。

他本可成為許多人受祝福的原因,卻走進了不幸

福的死胡同;守財奴的生活是不愉快的。

最後,教宗邀請眾人說:我們必須放下一切;要

當心,要慷慨地對待每一個人、慷慨地對待那些

最需要幫助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