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應該隨時準備好寬恕我們的兄弟

 

        甲年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德二十七     33至二十八     9;羅十四     7~9

 

瑪十八     21~35

 

本主日的禮儀向我們介紹一個有關寬恕和慈悲的

教導,在我們的生活中寬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

,我們都是罪人、不完美,得罪        天主、又互相

冒犯;如果,沒有寬恕,情況將真是悲慘、沒有

出路,可能是一個報復另一個,惡性循環,直到

徹底的毀滅。

很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就發生在今日人們中間;

有時,有些敵視的家庭互相報復,非把對方消滅

不為快。

天主因祂的美善來到人間,為帶給我們祂的慈悲

和寬恕;但是,祂也要求我們能寬恕他人。

舊約已經向我門展示了我們從        天主那裏得到的

寬恕和我們應該在兄弟之間實行的寬恕這二者之

間的關係;我們今天讀的德訓篇指出,在向

天主請求寬恕的同時,卻拒絕寬恕自己的兄弟,

是全然矛盾的:『人若對人懷怒,怎能向

天主祈求饒?』

治癒的條件是寬恕,因為舊約將病與罪過緊緊連

在一起;因此,為得到治癒,首先需要被寬恕。

『對自己同類的人沒有慈愛,怎能為自己的罪過

求赦免?他既是血肉之人,竟然懷怒,誰能赦免

他的罪?』想要被寬恕,卻不去寬恕他人,這是

很不合邏輯的。

作者向我們提出這邀請:『你要寬恕你鄰人的過

錯;這樣,你祈禱的時候,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

免』。

因耶穌的一個比喻,德訓篇的這個教導更具說服

力,比喻中指出,一個人要得到寬恕,卻拒絕寬

恕別人,是矛盾的行為。

耶穌在這比喻中說到債務;事實上,在《

天主經》中談到寬恕時也用了債務的形象:『爾

免我債,如我亦免負我債者』。

伯多祿問耶穌:『主啊,如果,我的弟兄得罪了

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呢?』

伯多祿知道主是仁慈的,而且也希望廣施祂的仁

慈;但是,他以為,寬恕會有一個限度,不可能

無限的寬恕;所以,他問說:『直到七次嗎?』

對伯多祿來說,寬恕七次,似乎已經是太多了;

對我們來說,對於得罪我們的人,寬恕兩次,大

概就足夠了;而且當寬恕一次時,就要求不要再

重蹈覆轍了。

伯多祿說:『七次』,已經很夠慷慨了。

耶穌的回答則更加徹底:『我不是說直到七次;

是到七十個七次』。

這如同說:『永遠』。

七十個七次,事實上,指的是一個誇張的數字;

一位兄弟得罪你四百九十次,似乎不太可能 !

那個人有法子得罪別人如此多次呢?

耶穌是要用這個回答來告訴我們,應該隨時準備

好寬恕我們的兄弟,即便是他不斷地得罪我們。

接著,耶穌用一個慈悲的君王與冷酷的僕人的比

喻來肯定祂的這個要求。

這個比喻中的君王非常慷慨,一位欠他一萬『塔

冷通』、也就是一個難以相信的巨大數額債務的

人來到他跟前,這位僕人匍匐在地、懇求君王

說:『主啊,寬容我吧!我一定會還清你的』。

主人動了憐憫之心,把他釋放了,並且赦免了他

的債務;所以,這位僕人從君王那裏得到一個相

當大的慷慨。

但是,僕人一出門,遇到一位像他一樣的僕人,

他欠他一百『德納』;換句話說,是一個微不足

道的數字,若是與一萬『塔冷通』相比。

當時,『一百德納』,相當於一個人一百天的工

錢,所以,它是個頗大的數目;但是,較之『一

萬塔冷通』則寥寥無幾。

那位得到君王特恩的僕人一點兒也沒有記住君王

的慷慨,他抓住自己的同伴、掐著他的脖子說:

『還你欠我的債!』

他的同伴像他對君王所做的一樣:匍匐在地、懇

求他說:『寬容我吧!我會還清你的』。

形勢完全相同,結果卻截然相反;得到君王慷慨

的僕人非但不聽同伴的懇求,且將他送進了監獄

,直到他還清欠債。

這種行徑真是荒唐;其他僕人都憤憤不平,難以

置信這類的言行不符。

當我們拒絕寬恕我們的弟兄時,我們便是這種言

行不符的人。

天主豁免了我們數不清的債務:從接受洗禮開始

,我們就被寬恕,即原罪得到赦免;然後,以祂

永不止息的慈愛,只要我們一表示丁點兒的悔恨

之意,        天主就寬恕我們的一切罪過。

天主使我們的罪過成為獲得更大的恩寵、更慷慨

的愛的一個機會;但是,如果,我們向得罪我們

並向我們道歉的人關閉我們的心,我們就真是一

位言行完全不符的人;這就是耶穌通過比喻要讓

我們明白的道理。

耶穌還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這樣做,其實,是

在阻擋        天主顯示自己的慈悲。

如果,我們希望從        天主那裏得到慈悲,我們就

應該讓        天主的慈悲通過我們寬恕得罪我們的人

彰顯出來。

耶穌告訴我們『應該從心裏寬恕』;我們的寬

不應該是憂傷的寬恕、勉為其難的寬恕,應該是

慷慨的、體貼的、關懷的。

事實上,得罪我們的人處在一種不幸福的狀態,

為他確實不好;聖經告訴我們,誰殺害別人,就

是在殺害自己,亦即殺害自己的靈魂,我們應該

對這種人抱有同情心,而非怨恨或輕視。

在『        天主經』中,耶穌表示了同樣的教導,將

我們向        天主懇求的寬恕與我們應該給予兄弟的

寬恕直接聯繫在一起   『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

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耶穌希望這個教導會在我們的心裏深深紮根;我

們應該明白,如果,我們向自己的兄弟關閉心靈

,就不可能得到        天主的憐憫。

天父充滿了愛,希望獻出祂的愛;如果,我們關

閉自己對他人的愛心,        天主就無法將祂的愛賜

給我們,這是一個不可撇開不顧的要件。

第二篇讀經中,保祿表示:『我們中沒有一個人

是為自己而生的,因為我們或者生,是為主而生

』;為主而生,也意味著參與祂的慈悲。

耶穌是慈悲至極的;當我們還在因罪而為仇敵的

時候,祂就為我們的罪而死、為我們付出祂的生

命(羅五10);祂戰勝了罪惡,現在,祂要求我

們為祂而活,即是活在祂的愛內,在慈悲內與祂

合一。

保祿希望我們分享寬恕的神性喜樂;

天主在寬恕時,十分快樂,祂希望我們也分享這

喜樂。

一戶家庭成員之間發生嚴重分歧時,情況真是悲

哀,那些人不可能得到幸福;反之,如果,分歧

的障礙被克服了,神樂就能回到他們心中。

在這台彌撒中,讓我們祈求真正樂於接納

天主仁慈的恩典,除了為我們自己能接受祂外,

而且也為同別人來分享,並使我們所有的兄弟都

能獲得益處。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