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日、耶穌復活期第五主日,教宗方濟各
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禮儀開始之際
,他提到歐洲說:「過去兩天有兩個紀念日:
促使歐盟成立的《舒曼宣言》七十周年紀念日
及戰爭結束紀念日;讓我們為歐洲祈求
上主,願它在團結中成長,這友愛的團結促使
所有人民秉持多元一體的精神成長、茁壯」。
在當天的福音若十四 1~12中,耶穌說:「凡
信我的,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
做比這些更大的事業;因為,我往
父那裡去」。
教宗闡明,這段福音章節指示了通往
天父的道路; 天父一直臨在於耶穌的生活內。
當門徒問耶穌要如何祈禱時,耶穌教導向我們
的 天父祈求。
耶穌始終往 天父那裡去,這個福音段落「強
而有力」;因為,耶穌的言下之意是:「我與
天父同在,你們求,我必將實現一切;因為,
天父將與我同在,祂必應允這祈求」。
教宗強調,「這是對 天父的信心,相信
天父能實現一切;這是祈禱的勇氣,因為,祈
禱需要勇氣,那也是宣講的勇氣」。
亞巴郎也曾鼓起勇氣據理力爭,在祈禱中勇敢
地爭取;因為,祈禱有如與 天主的搏鬥。
在祈禱時膽小懦弱,其實是「缺乏尊重」;因
為,祈禱是與耶穌一起到 天父那裡,
天父將恩賜一切。
接著,教宗談及當天讀經一宗六1~7中選立執
事的事跡;由於宗徒們專務祈禱、宣講真道,
沒空操持日常瑣事,所以,希臘化的猶太人抱
怨他們寡婦的需求遭到忽視;因此,「在聖神
的啟發下,伯多祿『發明了』執事的職務」,
讓他們照顧弱小者的所需。
教宗表明,主教的職務即在於此:祈禱和宣講
;我們在《福音》中聽到:主教首先往
天父那裡,懷著耶穌賜予的信任、勇氣和膽量
為他的子民搏鬥爭取;主教的首要之務是祈禱。
關於這點,教宗提到,一位有聖德又和善的本
堂神父每次見到他的主教就會問同樣的問題:
「主教,您一天祈禱幾個小時?」
他是在提醒主教,團體領導人務必為團體祈禱
,在 天父面前轉求,才能守護子民。
再者,子民看到主教祈禱時,就會學習祈禱;
因為,聖神教導我們,施展作為的是 天主。
我們做的少之又少,是 天主在替教會施展作
為,而且,祈禱能推動教會前行;因此,主教
必須藉著祈禱前行。
然而,有些優秀的主教卻忙於俗務、經濟事務
等;教宗指出,當其它事情霸佔了祈禱的空間
,必定會出現問題;然而,祈禱強而有力。
耶穌說過:「我往 父那裡去;你們因我的名
無論求 父什麼,我必要踐行,為叫 父在子
身上獲得光榮」(參閱:若十三12~13)。
最後,教宗總結道:教會藉著祈禱、祈禱的勇
氣向前邁進;因為,教會深知,若沒有這通往
天父的道路,她就無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