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清潔聖殿
【福音:若二13~25】
猶太人的踰越節近了,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殿院裡
,祂發見了賣牛、羊、鴿子的和坐在錢莊上兌換銀錢的
人,就用繩索做了一條鞭子,把眾人連羊帶牛從殿院都
趕出去、傾倒了換錢者的銀錢、推翻了他們的桌子;給
賣鴿子的人說:「把這些東西從這裡拿出去,不要使我
父的殿宇成為商場」。
祂的門徒就想起了經上記載的:『我對祢殿宇所懷的熱
忱把我耗盡』的話。
猶太人便追問祂說:「祢給我們顯什麼神蹟,證明祢有
權柄做這些事?」
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
要把它重建起來」。
猶太人就說:「這座聖殿建築了四十六年,在三天之內
,祢就會重建起它來嗎?」
耶穌所提的聖所,是指祂自己的身體;所以,當祂從死
者中復活以後,祂的門徒就想起了祂曾說過這話,便相
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踰越節慶節時,有許多人看見祂所
行的神蹟,便信從了祂;耶穌卻不信任他們,因為,祂
認識眾人,祂並不需要誰告訴祂,人是怎樣的;因為,
祂認識在人心裡有什麼。
【經文分析】
雖然,按照禮儀選經的循環,今年是所謂的「馬爾谷年」
;但是,四旬期第三、四和五主日的福音,則跳出馬爾谷
福音,選自若望福音。
在這個主日的感恩禮中,信仰團體一起聆聽第四部福音所
報導的「耶穌清潔聖殿」事件(若二13~25)。
【猶太人的踰越節?】
根據若望福音的報導,耶穌在加里肋亞的加納參加婚宴時
行了第一個神蹟(若二 1~10),之後,祂和門徒們下到
葛法翁住了幾天,然後,就上到全猶太民族的宗教中心耶
路撒冷。
福音說,當時,「猶太人的踰越節近了」;這種說法使人
感到奇怪,似乎福音作者和讀者都不是猶太人。
事實當然並非如此,福音作者只是透過這種筆法,顯示出
他們和猶太人之間已存有相當的距離感。
【清潔聖殿的行動】
耶穌來到聖殿區域,激烈地把販賣牲畜和兌換銀錢的人都
趕出去,並責備他們把聖殿變成了商場。
我們習慣用「耶穌清潔聖殿」來稱呼這個事件,一般人或
許會認為這種「商業行為」是完全不能想像的;然而事實
卻不盡然如此。
【聖殿「商業行為」的歷史背景】
首先,這些商業行為並不是發生在聖殿區域中心地帶,是
在聖殿外圍的「外邦人的庭院」裡。
其次,這些商業行為事實上是一種行之有年,而且一直被
猶太社會接受的「方便性」服務。
因為,猶太人有到聖殿朝聖的義務,在此祭獻犧牲並繳納
殿稅;這些商人的存在,目的乃是方便朝聖者準備犧牲和
供品以及兌換繳納殿稅所需的特殊錢幣(在古敘利亞提洛
所鑄造的錢幣)。
【耶穌的話語】
耶穌說:「不要使我 父的殿宇成為商場」;這話使人們
想起匝加利亞先知的預言:「到那一天,在萬軍
上主的殿裡,必再沒有一位商人」(匝十四21)。
匝加利亞先知發言的目的是指向一個更好的聖殿崇拜禮儀
;然而,福音作者的目的則更為激進,他表達出聖殿根本
不再是舉行崇拜 天主的禮儀之所;因此,耶穌在聖殿的
作為,應該被歸類為「先知性」的批判行動。
【門徒的瞭解】
門徒們看見所發生的事,想起了聖詠六九 ( 六八 )10的話
:「我對祢殿宇所懷的熱忱把我耗盡」。
這是他們對這個事件的第一個瞭解;但是,耶穌對於
天父的殿宇所擁有的熱忱,不只是這個象徵性的抗議行動
而已;因為,祂對聖殿的熱忱,最後將把祂帶入死亡。
【猶太人的責難】
在若望福音中,猶太人代表著與耶穌敵對的勢力,他們是
不相信耶穌的人;因此,要求祂行一個奇蹟,證明祂自己
有權柄做這些事。
耶穌的回答,允諾了一個外在可見的記號:「三天之內,
重建毀壞的聖殿」;卻含有先決條件:「你們(猶太人)
拆毀這座聖殿吧!」
這當然是一個令猶太人無法想像的條件;因為,對猶太人
而言,聖殿毀壞的意義就是「審判」。
【耶穌的死亡與復活】
猶太默示文學作品顯示,猶太人的確期待一個新的、光輝
燦爛的聖殿,若望福音的作者運用這個傳統的期待講述這
個故事;但是,他真正的目的,是用聖殿的毀滅與建立來
暗示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三天之內,我要把聖殿重建起
來」。
猶太人當然不能明白耶穌的話的真正含意,是指經由祂的
死亡與復活,祂要取代這個舊的聖殿;他們所能想到的,
只是他們眼前這個花了四十六年建築的聖殿。
【聖經與耶穌的話】
若二22清潔聖殿故事的結尾如同加納婚宴的故事結尾一樣
(若二11),又強調了門徒們的信仰;門徒們在耶穌復活
後想起耶穌的話,就相信了聖經(舊約),也相信了耶穌
的話。
這樣的記載使我們看出,在作者寫作福音之時,他所生活
的信仰團體已把「耶穌的話」和「聖經」視為同等重要。
【綜合反省】
1. 耶穌事件所可能產生的效果
任何熟悉對觀福音的人都會問,為什麼若望福音把耶穌「
清潔聖殿」的事件放在福音開始之處?
可能,福音作者認為,這個故事和加納婚宴的故事放在一
起,使人清楚看出耶穌的作為往往造成兩種對立的效果:
救援和審判、信仰和排斥、認識和誤解。
2. 真正的信仰
在這兩種對立的效果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的道路,福音
作者在這個事件之後,以摘要的方式述說一些人因為耶穌
所行的奇蹟就相信了祂;但是,耶穌卻不信任這些人,因
為,祂能看透人心。
這說明,建立在奇蹟之上的信仰,是不穩固的;真正完整
的信仰,並不是以奇蹟為基礎,是必需聆聽耶穌的教導、
接受祂整個生命,並且跟隨祂。
只有在耶穌死亡復活之後,人們才有可能認識祂、真正地
信從祂;對當今的基督徒而言,這仍是達到天國的唯一道
路。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