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的比喻
路加福音 十五 1~3,11~32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福音讀經中,極少會像這則比喻如此的「福音」,充滿
好消息。
比喻裏的父親日以繼夜地期盼著兒子的歸來;兒子距離
家還有一大段路,守候的父親已經遠遠地看到他了。
雖然,兒子製造了許多的麻煩,父親沒有半句責備、沒
有說 : 「你到底為甚麼這樣做?」只是喜出望外地迎接
他重返家園。
有誰聽了以後,不被這位父親感動的呢?
藝術家們捕捉到浪子回家的一幕:滿心憐憫的父親歡喜
得老淚縱橫,緊緊抱住兒子的雙肩,彷彿生怕他再受傷。
耶穌宣告: 天主就像這位父親一樣仁慈。
我們在這則比喻裡聽到這樣的訊息,難道不會因此感激
涕零嗎?
天主不是一位冷酷無情的判官,祂是一位寬宏大量的
父親;許多人恰如其分地感受到,耶穌藉著這個比喻,
概括地傳達了祂的訊息。
如果,仔細聆聽的話,我們會發現,耶穌所心儀神往的
,並非是人人願意接受的事;有時,甚至還會被拒絕。
在這則比喻裡,兩位兒子都覺得父親的善良與愛不可思
議、難以接受;藉著這兩位兒子,耶穌讓我們看到自己
對 天主的行為與態度。
小兒子要求分得他份內的家產,雖然,這在當時是違背
常理;因為,他父親仍然健在,而且,這樣做,損害到
整個產業;但是,父親還是給了他。
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 天主給我們自由,我們甚至
能妄用自己的自由相反 天主、相反良善」。
小兒子很快地即把分得的財產揮霍一空,咎由自取地淪
落到乞討的地步,不得不以放豬為生;對猶太人來說,
放豬是莫大的恥辱。
在那時候,他想到了家,轆轆饑腸驅使他返家。
思前想後,他覺得,連父親手下最不起眼的僱工活得都
比他棒;於是,他編好一套請求父親原諒的說詞。
那是真的悔不當初?還是為了果腹的權宜之策?
可能,兩者都有。
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者知錯認錯時,我們的態度不是也
經常這樣嗎?
總之,這位弟弟的角色不太光彩。
哥哥的憤怒相當容易理解;他順服地留在家裡,為父親
的產業嘔心瀝血;弟弟卻在外耗盡家產。
儘管如此,失魂落魄的弟弟還沒有踏進家門,就已經被
原諒,他的過犯也被一筆勾銷。父親欣喜地跑到他身邊
,將他以兒子的名義帶回家;這意味著他的產業繼承權
也從此恢復。只要他是兒子,他就有權得到一份家產。
將來有一天,長子必需將原本全部屬於他的家產拿出來
,與浪蕩的弟弟對分;同時,父親還要求他歡宴喜樂,
他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呢?
耶穌所描述的慈悲 天主,是否在仁慈中忽略了公義呢?
小兒子最初不敢相信父親會重新相認、接他回家;因為
,他為自己一敗塗地的生活自暴自棄。
長子無法接受父親無視繼承權事宜,無條件地讓任性、
浪蕩的弟弟回家,並且強調:「你這位弟弟死而復生、
失而復得!」
兩位兒子都應該懂得, 天主希望他們喜樂,並且好好
活著;所有人都應該懂得,我們是 天主的子女,我們
回家找祂,是祂最大的喜樂。
我們離家愈遠,回家時給祂的喜樂也愈大。
反省與行動:
我是否曾經像小兒子一樣,犯過不可思議的罪過或錯誤?
我是否曾經像大兒子一樣,用人間的常情做判準、心態
不平?
我在犯錯之後,能體會 天父無條件的愛嗎?
我也願意學習這樣的愛,去對待其他犯錯的人嗎?
禱文:
請為候洗者祈禱
耶穌曾開啟天生的瞎子、使他得見光明;祈求
天主讓真理之光開啟候洗者的眼目,照亮他們進入永恆
的路徑。
請為健保制度祈禱
健保制度,是窮人的福音;許多國家都有健保制度,也
都面臨一些挑戰;祈求 天主恩賜所有相關的政府官員
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所有的國民也都能不浪費醫療
資源,讓健保制度能穩定健全,發揮最大的功效。
請為所有在犯罪邊緣的人祈禱
當世界和平沒有來到、社會治安不夠良好之時,祈求
天主幫助每位徘徊在犯罪邊緣的人能決察自己在思、言
、行為上的偏差,立即悔改,避免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