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和尊重、貪心和暴力
恭讀瑪竇福音二十一33~43,45~46
耶穌對司祭和民間長老說︰「你們再聽一個比喻罷!
從前,有一位家主培植了一座葡萄園,周圍圍上籬笆
、園內掘了一個榨酒池、築了一個守望台,把它租給
園戶,就離開了本國。
快到收果子的時節,他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裏去收果子
;園戶拿住了僕人,將一位鞭打了、將一位殺了、將
另一位用石頭砸死了。
他再打發一些僕人去,人數比以前還多;園戶也一樣
對待了他們。
最後,他打發自己的兒子到他們那去;他說:他們會
敬重我的兒子。
但是,園戶一看見是兒子,就彼此說:這是繼承人;
來,我們殺掉他,我們就能得到他的產業。
於是,他們拿住他,把他推到園外、殺了。
那麼,當葡萄園的主人來時,他要怎樣處置那些園戶
呢?」
他們回答說:「要凶惡地消滅那些凶惡的人,把葡萄
園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
耶穌對他們說:「『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
屋角的基石;那是 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
神妙莫測』的這句經文,你們沒有讀過嗎?
為此,我對你們說: 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交
給結果子的外邦人」。
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聽了衪的這些比喻,覺出衪是指著
他們說的,就想逮住衪;但是,害怕民眾,因為他們
以耶穌為一位先知。
釋經小幫手
在主耶穌講的比喻裏,有兩種對立的行為:一個是分享
和尊重、另一個是貪心和暴力;一個向外、一個向己。
比喻中的家主付出許多,他建造了美麗的葡萄園,毫不
猶豫地租給陌生人用,相信他們會好好照顧。
最後,當園戶已經把僕人打得半死半活,那家主還保持
開放的心,派遣自己的兒子去;他心裡想:「他們定會
敬重我的兒子」。
或許,我們會覺得,這樣做很傻;為什麼要這樣信任那
只想傷害你的人呢?
當眼前看到的只有自私自利的行為,為什麼還要尊重、
禮讓、信任別人呢?
首先,耶穌講這比喻,就是在講 天父的心:
一、 天父是如此信任我們。
二、人人與 天主之間應該有互相需要的關係。
天父因為愛我們,也變得需要我們;原本全能的祂可以
獨立自主,卻不希望過孤獨的生活,是彼此分享的生活
;所以,祂創造了美麗的世界供人享受,就如比喻裡的
家主設立了葡萄園供園戶享受葡萄美酒。
天父相信幸福只來自分享、不斷地給予,甚至對方不以
為然。
園戶反而相信幸福來自貪婪、自我維護、只照顧自己的
人,與家主分開;因為,怕祂奪走手上所擁有的。
我們呢?
我們會覺得有 天主、有分享、有他人,生活才會幸福
、滿足嗎?
其實,每天,我們都要選擇開放自己,就像家主一次又
一次地送出僕人到惡劣的園戶那裏一樣,從不失去希望
,反而是不停地信任。
我們基督徒就是要學習 天父滿懷信任之心,保持希望
;不是因為他人對我好,是因為希望來自全能、全愛、
全知的 天主;祂看到一切,祂會報答一切。
種下種子
你渴望自己成為像家主、還是像園戶呢?
全心祈禱
主耶穌,禰與我分享一切;我怎麼能封閉自己呢?阿們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