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獻身貞女」
圖: 二零一六年,福建省的一些貞女在一個退省活動中
留影。
德蘭,是一位特殊的修女;雖然,所有堂區教友都叫她
「修女」,並認定她為修道人;其實,她不太是傳統的
修女。
她,屬於「獻身貞女」,這個傳統已逐漸在中國及世界
各地變得越來越罕有;「獻身貞女」乃選擇終生度獨身
生活的 天主教女性,她們不加入任何修會團體,並且
通常在地方主教的指導下工作。
由十七世紀末至今,在中國教會中,貞女,擔當了非常
重要的角色。
德蘭貞女出生於華東福建省福州巿一戶 天主教家庭;
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
一九八八年,她參加了 天主教福州教區第一個為有意
奉獻生命服務教會的年輕女性的培育計畫;起初,她被
派往一個堂區服務了兩年,在該處為地方社群的需要提
供協助。
接著,一九九零年,她與其他十一位來自福建省的年輕
女性聚集在福州,在一位較年長的貞女指導下一起生活
;在兩年半的期間,她們上了由教區安排的聖經、教理
、教會史和音樂的入門課程。
她的學習更包括數學、中英語文、政治及醫療護理。
從一九九零年至二零零零年開始,教區訓練了六批女性
成為貞女;不過,自此以後,有意成為貞女的人越來越
少,以致教區不再組織任何正式培訓。
在德蘭姊妹接受了初期培育後,她去了福州教區的幾個
堂區服務;不過,自從二千年起,她便在省內北部一個
聖召嚴重不足的教區服務。
那是個鄉郊、幅員遼闊的教區,大部份教友並不是公開
教會團體的成員;反而,他們組織了自己的替代網絡。
當地的堂區人員過著簡樸的生活,並且努力讓人們看到
中國也可以有一個和平與開放的 天主教會。
今天,德蘭姊妹在堂區擔任堂區管理人,堂區神父經常
忙於跟官員或教會領袖開會和培訓;因此,德蘭姊妹成
為堂區唯一一座聖堂的常駐人物,有著重要角色。
堂區涵蓋範圍遠達一百三十公里,在當地四十萬居民當
中,少於二百人有恆常參與主日彌撒。
雖然如此,德蘭姊妹依然活躍。
首先,她管理了教會的物質生活,她監督著兩位協助煮
食和清潔的工友。
當神父在堂區時,至少,在每個主日和一周中很多其他
的日子,她會在社交媒體知會堂區教友並準備平日彌撒
所需物資。
每當有人生病或過世,她會探訪他們的家庭並確保已做
適合的代禱。
每一天,德蘭姊妹會維持著大家廣泛又非正式的關係網
,使當地的教友能保持社交上清楚可見的融合。
在夏天的月份,她會幫助籌辦為公教家庭年輕人設立的
青年營;雖然,大部份的祖父母都會很踴躍地為孫兒們
報名參加堂區的夏季活動;但是,仍需要德蘭姊妹努力
使他們的參與有所成效。
另外,她也負責指導教區唯一的修生,他在同一堂區過
暑假;這位修生來自華北,對福建人的習俗和歷史認識
不多。
的確,德蘭姊妹沒穿任何會衣;同樣地,她也從未發過
任何誓願。儘管如此,她就像神父一樣在教堂內生活,
而且,所有人都明白她的重要性。
憑藉她的簡樸與務實,德蘭姊妹促進了堂區生活的很多
不同面向;可是,她依然不明白為何修女需要在服務的
堂區以外、獨立的修道院中共同生活。
當然,她尊重不同的修會;而且有時,她甚至羨慕她們
可以在一起有很多的分享。
但是,她相信這個她自小就在身邊看到的信仰生活方式
,她知道較大的修會如何面對自身的掙紮與權力問題;
她喜歡重覆著年長姊妹們總是說的話:「姊妹,不是來
領導,是來服務」。
現在,在她的郊外教區中有九位神父和四位修女,當中
,只有少數來自這個教區;跟德蘭姊妹一樣,大部份的
神父和修女都來自其他教區。
這個教區有十個堂區,前幾年,八位貞女是各自在一個
堂區單獨居住;後來,她們中的兩位結了婚;一位離開
,去學習,以強化自己的召叫;一位回到了原教區。
幸運地,最近,一位來自華北一個修會的新姊妹加入。
雖然如此,姊妹們拒絕失去希望或對服務的喜悅,為了
互相支持,她們每三個月便會聚會數天。
在省級層面,她們亦會舉辦年度的靈修退省和為全部人
進行的幾天培訓。
在二零一五年,德蘭和數位姊妹甚至到香港,參與聖神
研究中心為時兩周的培育。
德蘭姊妹意識到,在過去十年間,福建省未有任何單身
女性走上貞女之路。
雖然,今天,福建省九十位貞女大多數依然活躍;但是
,她們大多年屆四、五十歲,她們明白到自己所選擇的
生命之路在中國教會中可能很快便會消失。
國家城巿化發展、更高的教育程度和教友安於現狀,都
是導致貞女之路更難吸引年輕女教友的因素。
教區神父和教友在教會生活的重要性有所提高、制度上
給予修會生活的優先,也同樣是因素;現今對奉獻生命
表示有興趣的少數教友,通常是將選擇指向更為可見的
修會團體。
無論如何,德蘭姊妹很好地示範了在現代中國中有很多
成為修女的方式;成為貞女可以為女性帶來喜悅與成長
,同時亦為她服務的整個教會帶來益處。
撰文:陳立邦(Michel Chambon)
法籍 天主教神學家,現為美國波士頓大學博士生,曾
就關於中國宗教的論文題目,在中國進行過兩年的田野
考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