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耶穌門下,跟從耶穌善牧
(耶穌復活期第四主日)
圖: 耶穌善牧揹負著祂的羊。
主內的兄弟、姐妹:
每年耶穌復活期第四主日,教會都慶祝「耶穌善牧主日」
,這位善牧、這位好牧人,就是耶穌,只有耶穌。
主日福音中的「善牧的比喻」,其實是兩個緊密相聯、且
同時指向耶穌自己講的比喻:
首先、耶穌把自己比做羊棧的門:「我就是羊的門,誰若
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可以進;可以出、可以找到草場
」(若十7~9)。
然後、耶穌又把自己比做羊的牧人:「羊聽牧人的聲音,
他按名字呼喚自己的羊、領牠們出來;他走在羊的前面,
羊也跟隨他」(若十2~5)。
這位牧人是善良的好牧人;耶穌繼續說:「我是善牧,善
牧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
羊也認識我」(若十11,14)。
聖經的比喻常用一些圖像來傳達真理、與生命有關的真理
,其最終目的是呼籲人將真理付諸實行。
在「善牧的比喻」中,「羊的門」,是一個默西亞的圖像
、也就是救恩的圖像,說明 天主要來拯救祂的子民。
門的救恩圖像取自《聖詠》:「請給我敞開正義的門,我
要進去向 上主謝恩;正義的門,就是 上主的門,唯獨
義人才得進入此門」(詠一一八19~20)。
藉著門的圖像,聖史若望明確地告訴我們,耶穌是救恩的
保障;他也勉勵我們經過耶穌這道門進去,以獲享安全。
接著,聖史若望還使用善牧的圖像更直接地給我們闡明:
這個由耶穌來的救恩,實在是來自 天主的救恩;因為,
「除了 天主一位外,沒有誰是善的」(谷十18;路十八
19)。
耶穌在此說祂是善的,也就表明祂是從 天主來的,並且
祂會盡心竭力,必要時,甚至以自己的性命來保護自己的
子民,把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
善牧的救恩圖像也有聖經的根據,在《厄則克耳先知書》
中, 上主這樣說:「我要親自牧放我的羊、親自使牠們
臥下;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
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
;我要按正義牧放牠們」(則卅四15~16)。
透過這一個善牧的圖像,聖史若望讓我們認識唯一的善牧
耶穌,激勵我們聆聽耶穌、跟隨耶穌。
耶穌同時是「羊棧的門」和「羊的牧人」,在耶穌來到前
,羊群因為沒有門的保護,總是受到賊和強盜的「偷竊、
殺害、毀滅」(若十10),「成了獵物、成了一切野獸的
食物」(則卅四 8)。
因此,耶穌來,不只是做為保護牠們的門,使牠們不再遭
受賊和強盜的侵害,並且更要做牠們真正的牧人,親自、
卻不是由傭工帶領牠們去找到茂盛的草原,獲得豐富的生
命(若十 9~10)。
耶穌把自己比做門和牧人,藉此向我們宣佈新世代已經開
始了,過去,對人造成無限威脅的世代已經結束了。
羊群現在已歸屬耶穌門下,由耶穌這位善牧親自照料(參
閱:若十11~15);雖然,賊和強盜還是會攀爬進入,但
是,羊群已認得牧人的聲音,絕不跟隨陌生的賊和強盜,
反而逃避他們(若十 5,8)。
「門」,在此還有「城門」的意思;「城門」,是古時代
民眾聚會、商討問題、立定合約的地方(參閱:創廿三10
;盧四 1;箴卅一23);當地的長老們在那裡處理糾紛、
判決訴訟(參閱:申廿一19;廿五 7)、申辯和主持公道
(參閱:詠一二七 5;約卅一21;亞五10);因此,城門
是人們可以實際期待正義獲得伸張、權利受到保護的地方
「牧人」,同樣也是伸張正義和保護權利的圖像;在聖經
中,君王常自詡為「牧人」,他們原該好好牧養羊群;但
是,他們只知道牧養自己、只懂得「喝羊奶,穿羊毛衣、
宰肥羊,卻不牧養羊群」(則卅四1~3)。
因此, 天主許諾要親自做羊群的君王、真正的善牧:「
我、 上主,要做他們的 天主;我要同他們訂立平安的
盟約,使猛獸由那地上滅絕,他們便可在曠野中安居、在
森林裡安眠」(則卅四24~25)。
聖史若望以善牧的圖像表明耶穌就是 天主許諾的實現,
藉此引導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耶穌是 上主,並呼籲我們與
耶穌建立起更密切的關係。
在「耶穌善牧主日」,我們同時也慶祝「國際聖召節」,
我們每一個人的聖召無非就是跟隨我們的善牧耶穌。
福音告訴我們:羊跟隨善牧;因為,認得祂的聲音(若十
3)。
顯然,「跟隨」,在此「並非模仿」,是循著善牧在前面
開啟的道路行走,好能抵達茂盛的草原。
在跟隨耶穌的人當中,做領袖的也不是要模仿耶穌、不是
要取代耶穌的位置,是要更加緊密地跟隨耶穌。
教會領袖的責任,是幫助那些走在他後面的人更清楚地看
見走在前面的耶穌善牧;若發現有羊遺失了,他要告知走
在羊群前面的耶穌善牧,好叫善牧能親自「去尋覓那遺失
的一隻,直到找著」(路十五1~7;瑪十八12~14),並
且為找到這隻亡羊大事慶祝。
倘若,教會領袖全心真誠和忠貞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那麽
,不是他自己,是耶穌在眾信徒的心中就會越清晰、越鞏
固。
因此,傳統上,教宗常自稱為「眾僕之僕」,明顯的意思
並不是說:教宗是所有僕人的僕人、最小的僕人;卻是說
,教宗是耶穌的「眾僕之僕」、第一位助手。
教宗自己也必需跟隨耶穌善牧;羊群的主人是耶穌,不是
教宗;教宗的職責是幫助羊群更勤奮地跟隨耶穌、更敏銳
地感受到耶穌的臨在。
在主日的第一篇讀經中,伯多祿宗徒、耶穌的「眾僕之僕
」高聲向眾人宣講的就是耶穌;雖然,眾人把耶穌釘死在
十字架上,但是,「 天主已經把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
默西亞了」(宗二36)。
死亡的十字架,因著耶穌的復活,已成了眾人獲得救恩的
道路。
伯多祿的宣講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釘死耶穌的眾人
,不是無罪的,他們都必需為自己的罪過負責;然而,他
們的責任不是接受懲罰,是悔改、接受耶穌的救恩。
這是十字架的救恩,只有伯多祿這位耶穌的眾僕之僕、
耶穌的第一位助手和最親近的跟隨者才敢這麽大膽地宣講
如此寬仁的十字架神學;他憑著自己親身悔改的經驗,勸
勉我們放心地走向耶穌,享受耶穌善牧寬宏的仁慈和照顧
伯多祿的聖召,也是我們大家的聖召,我們大家都必需在
生活中跟隨耶穌、宣講耶穌的救恩,向我們周遭的人做證
耶穌是我們唯一的救主,只有祂能救贖我們。
我們大家都得負起責任,首先,自己悔改;然後,幫助別
人也悔改、歸向耶穌。
我們的聖召,確實是救己、救人的聖召。
雖然,我們大家都有跟隨耶穌、宣講耶穌的聖召;但是,
在這「國際聖召節」,我們還是要鼓勵有點能力的青年,
多多考慮做神父、修士和修女。
聖召,當然是 天主主動的召叫,更是 天主賦予的恩寵
;但是,聖召也要求人聆聽 天主的召叫和自由地回應
天主的恩寵。
讓我們一起為司鐸和修道聖召多多祈禱,祈求
天主恩許更多的青年慷慨獻身做耶穌的助手,牧放祂的羊
群;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