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待的是耶穌
「誰接納你們,就是接納我;誰接納我,就是接納
那派遣我來的」 ( 瑪十40 ) 。
我童年記憶中的家庭,可以貼切的用「家境貧寒」
這一詞來形容;做為姐弟五人中老大的我,記事時
,每日三餐吃的是玉米麵和小麥麵摻和在一起的「
雜麵饅頭」。
當時,我盼著過年;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家裡
可以連續吃一段時間白饅頭。
過完年後,會盼著下個年關的到來;我這盼著過年
的心情,最終結束在上初中的時候。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村裡的公共祈禱所由阿麗奶奶
家移到村裡要回的教產蓋的三間房子裡;從那時起
,來村裡做彌撒的神父就開始不斷地來家裡吃飯,
每當此時,我們姊妹幾個就很開心,感覺與神職人
員近距離的接觸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當神父來到家裡的時候,小得有些擁擠的家,彷彿
一下子蓬蓽生輝。
母親在廚房裡切菜、炒菜,並會耐心地告訴我要幫
她做甚麼;整個廚房會洋溢著一種喜樂滿懷的氣氛。
每做完一道菜,她會有類似的話告訴我:「感謝
天主吧,我努力了」。
她那滿意又璀璨的笑容彷彿把我的心也照得亮堂堂
的。
有一次,有位鄰居問母親:「你經常這樣招待神父
,又不用堂裡的錢,你這一大家子人本來就緊張,
能吃的消嗎?」
母親滿懷信德地說:「我接待神父就是接待耶穌;
我沒有上等的東西來招待神父,可是,我可以學習
聖經上窮寡婦的心情啊」。
接著,她又意味深長地補充了一句:「寡婦獻儀,
不在多少,在心意; 天主知道,祂會降福的」。
還有一次,我從修會放假回家,在和母親愉快地聊
天中,她告訴我說:「前段時間,有位修女來咱村
講道理;修女走的時候,我把兜裡僅有的一百元給
她了。
她都把家捨棄了,我不能不關心她們;你說是吧?」
我笑著回答:「娘,聖經裡的窮寡婦獻儀嘛!哈哈
哈……」。
母親開心地對我說:「說得好、說得很對!你懂娘
的心啊,哈哈哈……」。
從母親那樸實無華的話語裡,我看到了一位平凡又
偉大的母親形象、看到了一位為踐行福音、為福音
鋪路者的形象,這形象在我的心裡漸漸的偉岸。
母親雖不會讀福音,卻在身體力行的踐行著福音的
精神;雖不能將聖經看懂,卻以淳樸赤子之心接受
了那在她生命裡的道,並喜悅地回應和生活出來。
樸實的母親,我會向您學習:在人群裡認出耶穌的
面容,走進祂,並以窮寡婦的精神接待他們。
母親,謝謝您將具有智慧的識透力帶給我們,讓它
成為你孩子們的榜樣。 撰文:張麗飛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