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悔改的模範:稅吏匝凱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按照《路加福音》的報導,從九51,耶穌開始南下的旅程
,前往耶路撒冷;如今,已到達了猶太省,祂首先祝福了
那裏的兒童(十八15~17),後來,與一位富少年談論永
生(18~30);然後,第三次向十二門徒預告自己的苦難
、死亡和復活(31~34)。
旅程來到耶里哥古城;在此,祂使一位盲人復明(十八35
~43),並召喚匝凱回頭歸正(十九 1~10),都表明祂
真是救主(十八42,十九10),為尋找迷失的羊而來(十
五 4,十八40)。
今天的福音把匝凱寫成悔改、皈依的模範:他想一睹耶穌
風采的好奇心,引他接受耶穌慈愛的召叫,放棄大部份的
財產,終而獲得救恩。
「耶穌進了耶里哥,經過這城時,來了一位本地人,名叫
匝凱,是位當稅吏長的富翁。
他找方法想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但是,群眾很多,他
又矮小,看不到耶穌。
於是,他跑到前面,爬上一棵野桑樹,好看清楚;因為,
那是耶穌必經之路」(1~4)。
耶里哥是一個重要的納稅中心,直通阿拉伯各國;稅務員
只要稍動手腳,就能致富,何況是一名稅吏長!
「耶穌來到那地方,抬頭一看,對他說:『匝凱,你快下
來!因為,今天,我必需住在你家』。
匝凱急忙下來,十分高興地迎接耶穌。
眾人見了,都抱怨、批評說:『祂竟然進了一位罪人家裏
住宿!』」(5~7)
耶穌對匝凱說 : 「我必需住在你家」;因為,
天父就是為此派遣耶穌到世上來(四43)。
耶穌走在匝凱前,以行動詮釋救恩的奧秘,並使之生效。
耶穌也召叫了那富少年;可惜,他沒有答覆(十八22~23
)。匝凱卻大方地回應,也因此嚐到悔改的喜樂。
眾人的抱怨和批評是十五 2的翻版。
「匝凱卻站起來對主說:『主啊!袮看,我要把一半財產
給窮人;如果,我曾敲詐過誰,我願償還四倍!』
耶穌對他說:『今天,救恩來到了這一家;因為,他也是
亞巴郎的子孫!
人子來,就是為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 8~10)。
梅瑟法律規定,不義之財,除了要全部歸還外,還需加上
該金額的五分之一以補償對方所受的損害(參閱:肋五20
~26;戶五6~7)。
現在,匝凱償還的是他敲詐得來的財產的四倍,遠遠超過
法律的規定。
另外,他把自己擁有的一半財產施捨給窮人,表示他已經
完全克服了貪財之心(參閱:路十六19~31)。
耶穌說 : 「今天,救恩來到了這一家」的「今天」二字,
是路加用來表達默西亞顯現和拯救的慣用說法(閱:二11
,四21,五26,十三32,二十三43)。「救恩來到了這
一家」,全家得救恩,是初期教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如:
宗十 2,十一14,十六15,31,十八 8 及格前一16等處
所報導的)。
耶穌還說 : 「因為,他也是亞巴郎的子孫!」
稅務員受到法利塞人排拒,福音中常提到經師和法利塞人
把稅吏和罪人放在一起,責怪耶穌與這些人同食共飲。
耶穌卻說,稅吏匝凱也是亞巴郎的子孫,被主召叫以獲得
救恩。
「人子來,就是為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路加第十五章
完全是為耶穌的這句話寫的:「那時,所有的稅吏和罪人
都過來、聽耶穌講話,法利塞人和經師便私下議論起來說
:『這個人接待罪人,還跟他們一起吃飯!』」(十五 1
~ 2)之後,又以三個比喻加以說明。
反省與行動:
我曾為匝凱悔改的故事動心嗎?
耶穌如何在我的生命中顯示祂的慈悲?
我如何回應基督慈愛的召喚,不斷悔改?
禱文: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主耶穌來到人間,是為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每一位基督徒能深刻地體會 天主的慈悲寬仁,
在一生的歲月裏,不斷地悔改、淨化、補贖,走向圓滿的
救恩。
請為保衛婚姻與家庭的價值祈禱
同性婚姻,不符合福音的教導;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全民明白一男一女、一夫一妻是更理想的婚姻結
構,並以言以行見證 上主締結的婚姻與家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