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獄與淨化 (路十九 1~10)
張春申神父 著
那時候,耶穌路過耶里哥城,那裏有一個人名叫匝凱
,是一位富有的稅務長,他渴望看看耶穌是什麼人;
但是,由於人多,他又身材矮小,看不見;於是,他
跑到前面去,爬上了一棵桑樹,要看看耶穌;因為,
耶穌就要從那裏經過。
耶穌來到那裏,抬頭一看,對他說:「匝凱,快下來
!我今天要住在你家裏」。
他便趕快下來,高興地接待耶穌。
眾人看見,就都紛紛議論說:「祂竟然到罪人家裏去
投宿」。
匝凱站起來,對主說:「主啊!請看,我把我的一半
財產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賠償他四倍
」。
耶穌對他說:「今天,救恩到了這一家;因為,他也
是亞巴郎的子孫。
因為,人子來,是要尋找並拯救迷失了的人」(路十
九 1~10)。
禮儀年將在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耶穌普世君王節結
束;今天,是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所以,越來越接
近尾聲了。
禮儀年中,教會依次紀念救恩歷史中的事件,而且,
救恩歷史的最後事件,便是死亡、天堂、地獄、天地
終窮、基督末日來臨、肉身復活、公審判等等;所以
,我們的主日福音宣講也儘量反映禮儀年的即將告終
,要特別注意救恩歷史最後事件。
今天,這段有關匝凱會見耶穌又蒙救恩的福音,我們
可以用來對煉獄做一番解釋。
匝凱悔改之後,在耶穌前表明了補償的態度,他要把
一半財產施捨給窮人;如果他欺騙了誰,就賠償四倍。
原來,他是一位富有的稅吏,生活中難免犯過不正義
的罪;現在,耶穌駕臨他家,可說 天主的憐憫進入
他生命之中,獲得罪的寬赦。
不過,真實蒙受 天主仁慈,經驗寬恕又悔改的人,
自然會流露出一種補償精神;這不是說要以一種公平
受授的態度與 天主交往,是衷心感謝 天主憐憫,
不能自禁的態度。
事實上,補償精神也是 天主救恩變化人心的效果。
匝凱的補償,我們不能純粹以正義的概念來解釋;更
該以罪人回頭,要求自己更加淨化、又能接受
天主的心態來說明。
這樣看來,我們對於懺悔聖事中的補贖或補償,也該
深一層地去解釋;這是與 天主和好過程中的一環。
天主常是因著十字架上的基督與人和好;但是,真誠
地與 天主和好的罪人,其內在需要補贖、補償,在
經過徹底的淨化後,才能實現完全的和好。
當然,我們還得聲明,這種賠償態度是建立在深愛
天主的經驗上,是 天主救恩的效果。
經過上面的說明,我們大概比較容易解釋
天主教信仰的真理之一:煉獄的道理。
煉獄與天人之間的和好過程是密切相連的;如果,我
們承認罪人分享 天主的和好是一個過程,必需經過
悔改再悔改、補償再補償的過程,才能經驗到徹底的
和好;那麼,也就不難接受煉獄的信仰了。
因為, 天主教只是說,如果,罪人在生前無法達成
和好;那麼,死後,尚能繼續淨化與補償的過程,這
便是煉獄。
按照信者一般的想法,罪人在世可能由於種種緣由,
譬如 : 驟然的死亡、生活的阻礙等等,沒有足夠時間
或者機會全心淨化自己,不能完成和好的過程;那麼
,這樣的人死後將在煉獄中持續淨化,也能符合聖經
的基本信仰。
關於死後,新約說得並不多;所以,死後,究竟怎樣
補償和淨化,我們沒有聖經的記載。
為此,即使教會相信煉獄的道理,卻並不能進一步地
詳細回答好奇的人提出的問題,只是堅持
天主的救恩能力超過死亡界線的限制,祂能夠推動和
吸引亡者繼續補贖、淨化的過程,為能與
天主徹底和好。
教會同時根據諸聖相通功的信仰,鼓勵我們在世的人
,以自己的祈禱和善工,尤其奉獻彌撒,參與亡者的
淨化過程。
不過,無論如何,亡者的煉淨,還是依賴基督的救恩
,不是在 天主前逞能。
今天,匝凱的故事,不但有助我們瞭解和好聖事中的
補贖意義,同時也使我們澄清 天主教煉獄的道理。
反省與行動:
我如何認知教會傳統的煉獄道理?
我深刻地體驗過 天主的仁慈寬恕嗎?
我願意藉由補贖與 天主完全和好嗎?
對於煉獄中的亡者,我能為他們做什麼?
禱文: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主耶穌來到人間,是為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祈求仁
慈的 天父恩賜所有基督徒能深刻地體會
天主的慈愛寬恕,經歷更新及再造,在一生歲月裏,
不斷地淨化、補贖,進入圓滿的喜樂之中。
請為食品安全管理祈禱
塑化劑、混充米、毒澱粉以及黑心油等一連串食品的
安全問題危害全民的健康;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政府主動積極查緝不法,嚴懲不肖業者,並
立即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且徹底落實,為
民眾的健康把關。
恩賜食品業者能誠信、敬業、忠於職業道德,提供安
全、可靠的食品給消費者,讓民眾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