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聖事 (路七 36~50)
張春申神父 著
耶穌在公開傳播福音時,最受當時經師和法利塞人非議的
一點便是,祂對罪人的態度。
任何一個社會,常常有人被眾人唾棄;耶穌時代的稅吏和
公開的罪婦,在經師眼中,不但是猶太民族的恥辱,就連
天主也不會垂憐他們;所以,當耶穌召叫稅吏瑪竇成為自
己的門徒,又參加他擺設的筵席時,引起了他人的責難。
今天的福音中,一名罪婦接觸了耶穌,又使主人西滿疑竇
叢生。
至於耶穌,由於祂認識自己所宣講的 天父不是拒絕有罪
的人類於千里之外,反而是親自來與人修好、憐憫罪人的
天主;所以,祂主動地接近罪人、向他們宣告罪過蒙赦免
的喜訊。
在耶穌復活的當天晚上、祂顯現給門徒時,要他們在後代
教會中將這個喜訊持續下去。耶穌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
「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
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
我們 天主教會認為,耶穌在這時建立了告解聖事;從此
以後, 天主藉著基督,常常臨在於教會中,赦免人罪。
「告解聖事」又稱為「懺悔聖事」或「和好聖事」,事實
上,三個不同的名詞指出一件聖事的三個幅度、或者是罪
人與臨在聖事中的基督會晤的三種不同經驗;我們可以按
照懺悔、告解與和好的次序來說明。
不過,在說明罪人的內心經驗之前,必需先肯定的是,
基督先吸引了罪人,並召叫罪人回歸 天父的家。
人參與聖事,基本上,是答覆基督的召喚;如同今天福音
中的罪婦,她怎麼膽敢闖進邀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西滿家中
去呢?
除非,她早已聆聽過耶穌的宣講,深深相信
天主並不唾棄罪人。
耶穌不是早說過嗎?「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是有病的
人;我不是來召義人,是召叫罪人悔改」。
我們領受赦罪的聖事,便是先認識了 天主的仁慈憐憫,
相信了祂赦免的意願。
正因為如此,我們承認自己是罪人,產生了懺悔的心情。
懺悔,是一種愛,是有罪的人面對仁慈憐憫的
天主才有的愛;為了表達這份向 天主的懺悔,我們才去
領受聖事。
在聖事中,藉著我們的表情、行動、言語,把懺悔具體地
表達出來;所以,這件聖事叫做懺悔聖事。
常有人問,我們私下向 天主懺悔便夠了,何必要有懺悔
聖事呢?
其實,我是教會團體的一個肢體,如果,我有罪,常常得
罪了教會,使教會蒙羞;耶穌基督親自說了,祂藉著教會
赦免罪過,「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凡你們
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釋放」。
所以,基督信徒的懺悔,是在聖事中、在教會內,或者,
可以說,在臨在於教會中的基督前表達出來。
表達懺悔,最自然的流露,便是認罪;這便是告解聖事這
個名詞的來源。
罪人告明、代表教會與基督的司鐸解罪;不過,告明應當
是內心懺悔的流露,不是一種折磨的自訴自訟。
其實,這種告明還含有更深的意義,那便是藉此稱揚
天主的仁慈,以罪人的口吻稱揚 天主。
至於這件聖事也稱為和好聖事,就更容易瞭解;因為,
天主藉著基督寬赦罪過、與人和好、賜給人平安,如同
耶穌向那罪婦說:「你的罪得了寬免」,「你的信德救了
你;平安回去罷!」
其實,罪人不只是與 天主和好,由於是在教會前認罪,
所以,也與教會和教會中的兄弟、姐妹和好。
當然,在聖事中如此經驗到 天主赦罪的人,他將在往後
的生活中謙虛地補贖,積極地深愛 天主。
基督在復活當天晚上、在喜樂與平安的氣氛中建立了這件
懺悔、告解、和好聖事,怎能不使我們有罪的人樂意與祂
在聖事中相逢呢?
「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 天主,是祂愛了我們,
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若壹四10)。
反省與行動:
我如何看待和好聖事?
在怎樣的情況下,我會產生懺悔的心情?
我常在和好聖事中蒙受 天主寬恕,並革新生活嗎?
禱文:
請為聖教會祈禱
天主悲憫眾生,寬恕真心懺悔的人;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基督徒常能懷著真誠的懺悔,在和好聖事中與
上主、教會和弟兄姊妹和好,在恩寵中度更成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