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
,教宗方濟各指出:沒有慈悲也就沒有公義;今天
, 天主子民常常因心無慈悲的法官而受苦。
評論當天的兩篇彌撒讀經以及路加福音中不義判官
和寡婦的比喻,教宗談到,三位婦女和三類判官;
三位婦女分別是蒙冤的蘇撒納、犯姦淫的罪婦以及
有需要的窮寡婦。
教宗解釋說,某些教父認為,這三位婦女被喻為教
會的三個形象:神聖的教會、有罪的教會和有需要
的教會。
三類判官是惡劣、腐敗的判官;首先是,將犯姦淫
的罪婦帶到耶穌跟前的經師和法利塞人。
教宗說,他們的心被嚴厲、苛刻所腐蝕,覺得自己
是潔淨的;因為,他們遵守了法律條文。
但是,這些人並非聖人,卻是腐敗之徒;因為,如
此的嚴厲、苛刻只會將他們帶入虛偽的生活,他們
斥責這些罪婦,私下卻找她們尋歡做樂。
嚴厲、苛刻的判官,按耶穌的話說,是假善人,過
著雙重的生活。
我們想到,這三位婦女被喻為教會的形象,那些嚴
厲、苛刻判斷這三位婦女的人,也是判斷教會的人
,過著雙重的生活。
他們嚴厲、苛刻得讓人連氣都喘不過來。
第二類判官是第一篇讀經中的那兩位長老,他們恐
嚇蘇撒納,想讓她屈服;但是,蘇撒納嚴辭拒絕了。
教宗對此表示:他們是沾染了惡習的判官,有好色
的惡習。
俗話說,好色的惡習,越老越兇猛、越惡劣。
最後一類是被窮苦寡婦質問的判官(參:十八1-8)
;教宗說:這位判官不敬畏 天主、不關心任何人
;在他眼裏,誰都不重要,唯有他自己重要。
他是一位商人,用他的審判職業來做交易的判官,
是金錢和榮譽的腐敗分子。
教宗總結道,這三類判官就是嚴厲苛刻、沾染惡習
和惟利是圖的判官,不認識慈悲這個詞,不知道何
為慈悲;腐敗使他們不懂得慈悲、不懂得如何做個
慈悲的人。
聖經告訴我們,慈悲待人,就是真正的公義。
被喻為教會形象的三位婦女,神聖、有罪和有需要
的婦女,因心無慈悲的判官而受苦;今天同樣如此
, 天主子民在遇到這些判官時,會因一位無慈悲
之心的判官而受苦。
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在教會內,沒有慈悲也就沒有
公義;當 天主子民主動去請求寬恕,接受判斷時
,總是會遇到他們中的一個。
最後,教宗說:我只想強調福音中最美的一句話,
它深深打動了我:『耶穌遂直起身來、向她說:沒
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沒有人』。
『耶穌向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
【我也不定你的罪】,就是那最美的一句話;因為
,它充滿慈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