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星期五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
主持懺悔禮儀;他在講道中強調 天主富於慈悲,指出
耶穌以豐沛的慈愛注視我們、治癒我們罪孽深重的心。
教宗的這篇講道以慈悲為主題,他指出, 天主在各個
時代中不斷向我們展示祂富於慈悲,福音為我們開啟了
希望和安慰之路。
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記載,一名罪婦用眼淚滴濕了耶穌
的腳,用她的頭髮擦乾,又親吻耶穌的腳;然後,抹上
香液。
那時,邀請耶穌同桌共餐的東道主、法利塞人西滿則在
判斷這名罪婦。
針對這段福音,教宗強調了「愛」和「判斷」;他說:
「這名罪婦的愛,在 上主面前謙卑低下;在此之前,
耶穌對她的慈愛先吸引她靠近。
這名婦人的每個舉動都吐露了愛、表達出她一生渴望能
肯定自己獲得寬恕;這份肯定美麗至極。
耶穌賜給了她這份肯定;耶穌接納她、向她展示
天主對她的愛。
天主大大地、完全地寬恕了她;『因為,她愛的多』。
這名婦女真的與 上主相遇了。
對她而言,不來自 天主的判斷,就不是判斷;來自
天主的,是慈悲的判斷。
這場相遇的主角當然是愛、是超乎判斷的慈愛。
相反地,法利塞人西滿並未找到愛的道路;教宗表示
:「這位法利塞人滿腦子只有判斷;如此一來,他犯
了過失。
他對這名婦人的判斷,使他遠離真理,令他無法明白
他客人的身分;他停留在表面,無法看到內心」。
教宗說:「耶穌的召喚敦促我們每個人,不要停留在
事物的表面,尤其不要以貌取人。
我們蒙召看得更遠,透過心來領會每個人所能展現的
恢宏大度。
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 天主的慈悲之外,所有人都
曉得那條通往 天主慈悲的道路;教會是接納眾人的
家,不拒絕任何人;教會的門永遠敞開,讓所有被恩
寵觸動的人都能找到那份獲得寬恕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