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死而又生!
若望福音 十二 20~33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耶穌復活節快到了;從春天的氣息和今天所讀的福音
,我們就能感受到。
朝聖者們為了過猶太人的踰越節,絡繹不絕地來到耶
路撒冷;人潮中不乏對猶太宗教有興趣的非猶太人,
就像今天經文中提及的希臘人。
踰越節,總是一個充滿緊張和期待的時刻;因為,根
據猶太人的傳統信仰,人民期盼已久的救主默西亞將
選在某個踰越節慶時顯示自己。
許多人又在這一年猜測,充滿爭議的納匝肋人耶穌會
不會真的就是默西亞 ?
耶穌並沒有拒絕人們的渴望,只不過,祂完全翻轉了
人們的期待心態。
沒錯,耶穌的時辰到了,祂即將宣佈自己就是默西亞
、救世主;但是,祂揭示的方式卻完全出乎期盼民眾
的意料之外。
迎在祂面前的,不是輝煌的成功,卻是死亡的時刻;
但是,祂的倒下、祂表面上的失敗,卻代表著祂贏得
的真實勝利。
一個取自大自然的簡單例子,解釋了如何經由完全的
損失獲得豐碩的果實:除非「一粒麥子在田裡死了」
,不然,就只有一粒麥子,不會在梗上結滿麥穗。
耶穌藉著這例子推理出人類生存的基本道理:凡孤芳
自賞、唯我獨尊的人,他將永遠孤獨、無聊、結不出
果實;誰若願意豁出性命,那麼,他的生活就會充實
、受祝福。
不過,這種態度會引發我們的惶恐不安;放棄自我,
是件可怕的事,如果,承諾還會賠上性命,我們當然
會驚慌失措。
耶穌在祂生命中經歷了那過程。
我們從經文裡可以覺察到,在遭受十字架酷刑的幾天
前,耶穌整個人處於內心世界的掙紮狀態中;祂應該
曾經受到逃脫的誘惑。
但是,耶穌知道,祂的 天主父派遣給祂的使命,不
是逃亡,是犧牲祂的性命;就如同祂在約但河受洗時
一樣,這時天上傳來一個聲音,確認那就是
天主要拯救我們的計畫,耶穌必需去死,恰如一粒小
小的麥子,它只有死,才會結出成倍的子粒。
當年難以理解的事,在今天仍舊令人費解;為甚麼要
有痛苦、十字架、死亡呢?
為甚麼自然界的規則是先死亡,然後,才有新生命;
然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卻不一樣呢?
其實,那正是發生在耶穌身上的情形;由於祂在十字
架上的死亡,許多人因此獲得了生命。
現在,讓我們舉頭瞻仰十字架,並且願意放棄自我,
最後,欣然接受死亡;因為,那才是通向新生命的大
門。
反省與實踐:
麥子不死,只是一粒;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來!
我們是這一粒自我犧牲的麥子嗎?
我如何成為這樣的一粒麥子?
上主與人訂立的新約,是寫在心頭的,這和出離埃及
時訂立的舊的石版盟約有什麼不同?
耶穌說:誰若事奉我,就該跟隨我;我跟隨耶穌了嗎
?我是如何跟隨的?
信友禱文:
請為候洗者祈禱
麥子死了,才能生生不息;祈求 天主恩賜候洗者能
夠瞭解、體悟死亡與復生的真正意義,並勇敢地追尋
以犧牲、奉獻贏得的永生不息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