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五十 4 ~ 7;詠二十二【二十一】8 ~ 9,17 ~ 20,23 ~ 24;
斐二 6 ~ 11;瑪二十六 14 ~ 二十七 66
各位兄弟姐妹:
在上一個主日的彌撒中,我們聽到主耶穌復活拉匝祿的記述;主耶穌藉著這個奇迹來告訴人們
,他就是 天主子、他就是復活和生命。他也向人們宣布,凡信從他的人永遠不死。
主耶穌願意我們都信從他、分享他永恒的生命;他努力嘗試以各種方式來邀請我們,幷向我們
顯示他的真正身分;但是,仍有許多人選擇不信從他,令他難過、傷感。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在本書的第二部份,先知領受了一個新的使命,這個
新的使命替代了他先前警告人民加以悔改的職務;新的職責令他宣布從充軍之地返回家鄉的好
消息。
聖經專家指出,這是四篇有關 天主受苦僕人的神諭中的一篇;到底誰是這位忠信的僕人?
在一些神諭中,先知所描繪的僕人是理想中的以色列子民,經過多年的充軍後生活,他們已經
準備好聆聽 天主的話。
經文中所描述的這位僕人很渴望聆聽 天主的話,每一天早晨, 天主向他說話,這位僕人從
來沒有抗拒 天主所說的話。宮廷裏的人對 天主的反應與這位僕人的態度完全相反;他們對
依撒意亞先知的宣講充耳不聞。在先前的篇章中,先知見證了君王們的失職;儘管,他們能優
先從依撒意亞先知的口中聽到 天主的話,但是,他們不把 天主的話當一回事。
這位理想中的僕人對 天主的話不懷有任何幻想;他提到了肉身的折磨:擊打、唾污、甚至是
扯鬍鬚。但是,這位僕人幷不害怕;他知道 天主必與他在一起。爲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忠於
他被派遣的使命;這位僕人也深信,他所講的話必會給予人們感動和激勵,因爲,這些話都源
自 天主。
今天的讀經二是取自《斐理伯書》;保祿宗徒如何在這裏以各種描述來提到 天主聖子如何完
全貶抑自己,如:【空虛自己】、【奴僕】、【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他成了一位死
囚犯,受到劇烈且殘酷的刑罰。
然而,他受到的屈辱却令他得到了舉揚; 天父讓他成爲宇宙萬物的主,當人們聽到耶穌的名
號時都要屈膝叩拜。我們所面對的這一奧迹,只有 天主才能瞭解。
今天,我們聆聽了瑪竇福音中耶穌基督的受難史;三部對觀福音,也就是瑪竇、馬爾谷及路加
福音,對主耶穌苦難的記述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主要是由於瑪竇和路加以馬爾谷的記述爲基本
材料,來編纂主耶穌的苦難史。
在這三部福音中都有記述整個過程的基本事項:猶達斯的出賣、主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在
革責瑪尼園中的祈禱、審問及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然而,瑪竇和路加福音的作者把原有的資
料重新規劃,爲的是來烘托他們的神學主題及所關心的重點。因此,瑪竇苦難史的讀者或聽衆
一定要注意到這部福音作者的寫作背景,才能瞭解該福音章節所要表達出的觀點。
我們首先在這部福音的苦難史中注意到,作者非常努力地要向我們說明,比拉多幷不是判處
主耶穌死刑的罪魁禍首;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猶太人。我們必須記得,這樣的說法反映了瑪竇團
體和當時的猶太人會堂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在反映主耶穌受難的歷史事實。借此,我們也可以
注意到,瑪竇把主耶穌的死亡歸咎於一個民族團體,而不是個人。
另外一點,他在記述中所强調的,是主耶穌的 天主聖子身分;瑪竇也强調苦難史中所發生的
事項是爲滿全聖經中的預言,特別是來自聖詠和先知書中的預言。
最後,瑪竇把末世的觀點放入了這苦難史的記述;在世界末日來臨時,所呈現的宇宙徵兆 ~~
地震也在此被提到了,幷且提到了聖者的復活。
瑪竇讓我們看到,主耶穌不只是藉著他的死亡完成了在聖經中所預言的使命,他也同時爲整個
人類的歷史開始了一個新篇章,就是展示了復活的生命。瑪竇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主耶穌就
是那位服從的 天主子,儘管,他要面對極大的苦難,他仍舊保持了他的忠貞。
聖史瑪竇毫無疑惑地相信,主耶穌完完全全地信賴 天主,他面對了殘酷、甚至死亡的考驗,
然而,這一切却讓他結出豐碩的果實。
藉著今天三篇經文的提示,我們可以做出以下三點省思:
(一) 主耶穌的服從是出自最純正的愛
許多人的服從是出於畏懼和害怕;當人們一提到服從,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去完成比我們有權
勢者、即我們長上或高級主管的意願。可是,主耶穌在這裏所表達出的服從,絕對不是因爲
天父比他更大。
我們都知道, 天主聖三之間擁有平等的關係;主耶穌對 天父的服從,完全是他出於對
天父和對人類的愛。我們只有在純正的愛的關係中才能完全、自由地爲他人付出;在這種愛中
沒有利害關係,只有犧牲與付出。
(二)聖周的禮儀幫助我們更深刻地默想 天主對我們的愛
我們在聖周中慶祝的是我們信仰的核心,那就是主耶穌的苦難、死亡與復活。這一周的禮儀重
點,並不在於要求我們去哀悼主耶穌的死亡,也不是只看到我們罪孽深重的事實;這一周的禮
儀幫助我們把重點放在 天主對我們的愛以及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了希望。
爲了愛我們,主耶穌願意去接受極大的痛苦和犧牲;我們要緊記主在晚餐廳中給我們的命令: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十五 12)
(三) 基督的逾越,我們的逾越
我們一生都害怕過痛苦的日子,我們也經常想盡各種方法來躲避痛苦;很多時候,我們會以暴
力或逃避來避開痛苦。基督的痛苦在教導我們必須拿出勇氣去面對痛苦,而不是逃避或以暴力
去解决它。在基督的十字架下,我們看到不斷流露出來的仁慈與悲憫;讓我們在十字架下看到
希望與仁慈,幷以基督的愛與犧牲去逾越我們的恐懼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