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


中國工程院    秦伯益院士演講


健康時報記者永曉整理


我,不是老年學研究工作者,也没有對老年人問題做過調查研究,只是偶爾


與一些老年同事談談老齡問題,逐漸感到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差别較大,這種


差别,對老年生活質量的影響很明顯。


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人生有不同年齡階段,青年時,是女兒;中年時,做媽媽;老年後,當奶奶


;晚年,就成了太婆。


在工作中,也同樣有相應的角色轉換;如体育界,青年时,是運動員;中年


時,做教練;老年後,當裁判;晚年,就成為觀眾了。


這就叫什麼年齡幹什麼事;當齡時,應恪盡職守,幹得有聲有色;過了這個


階段,就應調整心態,進入新情况,無怨無悔。


如果,做女兒時,不好好學習、積極向上,就難以成才;做媽媽時,如果,


不下撫兒女、上敬公婆,家庭就南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時,如果,還要事


必躬親,不肯超脱,勢必自尋煩惱,難求和睦。


人難有自知之明,常見的現象是,當齡時,不抓緊工作,總覺得來日方長,


;结果,蹉跎歲月,過齡後,却戀棧不去,空憾壯志未酬。


在這方面,應該提倡有點超前意識,提前做好年齡段轉換期的心理準備和物


質準備。只有及早明白這些自然規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個人而言,我曾回顧一生說:三十而立,我未立;四十而不惑,我常惑


五十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六十而耳順,我有進步,但不够;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逾矩,這點,我倒提前做到了。現在,我可以自由地選擇我想做


的事,不為稻粱謀,不做名利求,擇善而從,量力而行。


老,根本還是自己養自己 


前幾年,看到一本書《養老,你指望誰?》書中列舉了現在社會上多種養老


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组織、社會等等;分析的结果,


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養老方式,然後,創造好


條件,磨合好關係,使晚年生活和諧美满。


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臨终時期,養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腦子


清楚時做好安排。


有些人在位時叱咤風雲、志满意得;退休後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


原因就在於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點,没有及早為老年生活做好準備。


相反地,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做好準備,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


舒坦,活得瀟灑,活得有尊嚴。


鑒於此,我為自己做了一個倒計時的行動安排,大致是  : 七十歲不出國、


十歲不出游、八十五歲不出京、九十歲不出院、九十五歲不出門、一百歲


下床,請求安樂死。


當然,這是满打满算的如意算盤,實際過程會因時調整;如不能到底,就隨


時中止,只求生活質量好就可以了。


為此,七十二歲的時候,業務上交了班,進入最後一次人生角色轉換。


我通過三十多年藏書,已存有五千多冊文史書籍;坐擁書城,縱目古今,樂


在其中。


年來,我堅持自費獨遊,踏遍祖國名山大川,訪尋歷代人文勝迹;大概


還没有人像我這樣,在中國遊覽了那麼多的名勝古迹。


中國有世界遺產四十一個、國家遺產三十個、世界地質公園二十四個、歷史


文化名城一百一十個、國家重點風景區一百八十七個,我都游遍了。


老年生活質量,貴在心態  


《朱子格言》上有两句話:『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


,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家裏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盡


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無餘也自得其樂;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快樂的


來源。家庭和睦的,就算有再多的困难,只要一起面對快樂。


現實社會中,常有社會地位很高、經濟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


很普通的百姓,經濟條件一般,卻活得很愉快的;他們的差别在於心態,在


於會不會安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份外之物,不需要;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學校牆報上有一則佛教故事


  : 二小僧與眾僧友一起坐地修練;忽然,來了一桃販,乙僧與他僧起立觀看


;甲僧端坐,不動。


俄顷,又來一棗販;乙僧等又起立觀看,如是者三。


最後,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無成。


乙問甲,在外界誘惑面前,你為什麼能坐得住? 


甲答,我們本來都没有想在修練時吃桃或棗等什物;它們來了,我并没有覺


得需要它們。我和你【不需要】的差别,只在於我在這些份外東西面前能够


说:【我不需要】。


好一個【我不需要!】


人心的不平,往往在於不論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


學會說【我不需要】,就可以擺脱很多烦惱。


尤其是老年人,還是應該提倡不慕榮利、不相攀比,發揮個性,『自己过得


好,就是好』。


功利思想不該有;【幾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幹到老』,還要【老當益


壯】;這些口號,原來的精神雖然是積極的,在革命和建設的某些時刻也是


需要的,但不科學、不實際,無益於老人。


世界在變,自己也在變,怎麼能【幾十年如一日】呢?老了,自然要衰,怎


麼還能【壯】,而且【當益壯】呢?


年富力强的被閒置,花甲古稀之年揚鞭奮蹄,這絕不是好形势。


一九九八年《東方之子》採訪我,我說了一段話:『新老交替是正常現象;


只有蜀中無大將時,才不得不再請老將廖化做先鋒。佘太君百歲掛帥,那是


一個 悲劇,不應該這樣的。國家命運不能總依靠在一两位老人身上』。


節目播出以後,社會反應還是認同的。


過去,很多革命口號,其實是很功利的,應該科学地審視。尤其老年人,不


必再受此束缚,苦了自己,烦了他人。


過於自苦,不必要;我们这一代人在長期的革命歷練中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


活習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經濟的發展,今天的老年人也


不必过於自苦。


我們總說:『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外國人則認為『工作,是為了更


好地休息』。中國傳统觀念是省吃儉用,為兒為女;外國人的觀念則認為,


赚钱是为了花钱,兒女十八歲以後自立,各過各的日子,平安無事。看來,


我们有些觀念是應該有所調整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太為他們擔心。


我现在收入的大部份用在旅遊和買書上;有些節餘,也量力做些社会公益事


情。我给孩子们留下了江南古镇上常见的一副对联:『世上数百年老家,全


在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讀書』。


人走,茶凉,不奇怪;有些老年人常留戀过去『過五關,斬六將』時的輝煌


,嘆惜当下空懷壮志,力不從心。我看大可不必。


什麼年龄,幹什麼事;当幹時,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義無反顧;不当幹时


,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飘然而去。不要当幹时,懒散拖沓;不当幹时,又


百般留戀。


有些老年人常沉湎於过去前呼後擁,迎来送往的热闹场景,嘆惜现在門庭冷


落,寂寞空靈,『人一走,茶就凉』。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態炎凉,真有


說不完的苦惱。我看也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為茶杯还有它用。


能根据情况变化,做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


,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態  


孤獨,也是一种享受;老年有成熟之樂、天倫之樂、發展個性之樂、领受興


趣之樂,还有孤獨之樂。孤獨時,有廣闊的思想空间、有充分的行动自由、


有全额的可支配时间、有不受干擾的心靈天地。


『無絲竹之乱耳,無案牘之劳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蘇東坡寫過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很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


大藝術家的不朽作品往往是在孤独的境遇中創作出来的。


我不是提倡老人过孤独的生活,而是说明孤独也是一种享受、一种美。


要善於享受孤独,不必懼怕。


無所求,也就無所失;上面談到养老主要还是靠自己,我们既应强调社会關


心老人,更应强调老人自己關心自己。老年生活过得好不好,部份在社会,


多半在自己。老人越是希望社会關心自己,越是难以感到满足;越是不要求


社会關心自己,越是容易感到幸福。


如果迷戀於【發揮餘熱】、【子孫孝顺】、【弟子尊師】、【公眾敬老】、


【社会回报】,往往容易產生失落感。


無所求,也就無所失;大徹大悟後,自然就免除了大悲大痛。


『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快樂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主观感受。


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把好日子也过苦了;有的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得到


快樂,樂其所樂,甚至苦中做樂。应该学会随遇而安、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知識界的老人更適合对人生的感悟發揮自己的知識優點,获得更多的快乐。


有做有為有餘歡,無欲無求無烦恼。


最近,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同志談到要做到老年三樂:『知足常樂、自


得其樂、助人為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快樂的高度境界,能達到这种境


界,就無處而不樂,無時而不樂了。


笑對歸宿;死亡,既然是最後的歸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


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運】就是了。


我参观过英国聖。克里斯朵夫臨终關懷医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臨终關


懷医院,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那裏的病人,大多時間在活动室里看書、打毛


衣、玩牌、禱告、唱詩、看电视;每周有志願者来陪他们聊天。


醫生卻對我說,這裏的大多數人,生命大约只剩一個月左右;臨終前一個月


,他们还可以無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驚嘆西方發達国家人文關懷的進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也能達到这個水平。


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代,將来,我走时,不必開追悼会;因為,我不喜欢


那种裏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尴尬场景。到时候,如果,無法推辞,


非要安排一個遗体告别儀式的話,也不必奏什麼哀樂,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


《梦幻曲》或薩克斯管演奏的《Going home 》,并告訴大家,我走得很愉快


、很舒坦;因為,我曾是一位長壽而快樂的老頭兒,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


知足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