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彼此認得嗎?
馬爾谷福音 六 1b~6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返鄉之行著實叫耶穌失望;祂在加里肋亞一座叫納匝肋的小村住了將近三十
年,那地方在當時默默無聞、微不足道;祂在那裡長大,也可能在那裡上過
會堂學校,祂從鞠父若瑟那裡學會木匠手藝,並以之謀生;祂的親戚們、「
兄弟姊妹們」(猶太傳統稱謂)全都住在那裡。
耶穌大約在三十歲左右突然去了革乃撒勒湖,去了坐落在東方與地中海貿易
要道上的葛法翁;祂的宣講,讓群眾聽得如癡如醉;祂行的奇蹟,神奇絕倫
,祂治癒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病症;很快地,耶穌的聲名遠揚。
就在此時,耶穌首次返回家鄉納匝肋。
可以想像,消息迅速傳開,人人都在講那個木匠、那個瑪利亞的兒子;處處
都有人談論祂的事。
到了那個星期六、安息日,祂首度在父老鄉親面前公開宣講,人們的第一反
應是好奇;他們覺得祂很了不起,但是,大家的情緒很快就變了,他們反感
地批評說:「不過如此,祂是我們從小看著長大的,我們都知道祂是誰。
祂把自己算做老幾啊?祂只不過是我們當中的一員罷了,並沒有比我們任何
人傑出!祂憑甚麼本事認為祂有資格向我們這些同鄉的人宣講呢?」
耶穌因這種拒絕而感到詫異與傷心;回到家鄉時,誰不希望被認可呢?
耶穌遭遇到的卻是嫉妒與誤解;祂有感而發地說出一句超越時空的至理名言
:「先知,在本鄉不受尊敬!」那樣不幸的事,經常會發生;我們常認為,
對周圍的某人瞭解備至,其實,對他所知甚少。
家庭,有時可能會變得蠻不講理;沒有成員能越雷池一步;不可以獨樹一格
;不可以自闖天下;耶穌的親屬們就是這樣。
聖史馬爾谷告訴我們:他們一開始覺得耶穌瘋了,並試圖用強力把祂拽回家
。不過,到後來,情況就變了;今天福音中提到的「耶穌四兄弟」之一的雅
各伯,甚至成為耶路撒冷初期教會的領袖。
雖然,他們曾認為自己從小認得耶穌,並與祂一同長大,視祂為他們中的一
員;但是,他們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才漸漸重新認識到耶穌究竟是誰。
我覺得,發生在納匝肋的失望經驗告訴我們兩件事情:
第一件是關於耶穌的事:祂村子裡的鄰居們、家族的親屬們,如何知道這位
在他們當中長大的孩子竟然有個天大的祕密 ── 祂是降生成人的
天主子呢?
原因是,祂在納匝肋的日常生活樸實無華;這直到今天仍然有其影子。
天主在我們中間的臨在,常常是隱密的、不是顯而易見的;在現代社會裡,
與我們在一起的基督可能身著「便服」現身,只有信仰的眼睛才能認出祂。
第二件事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我們經常會誤解我們週遭的人!每個人都有
他的祕密、有他不引人矚目的優點;然而,外人通常會比習以為常的家人更
能覺察到這些特質。當我們重新在別人身上發現他們的優點時,那實在是件
美好的事!
反省與實踐:
我們真的如實瞭解我們周圍的人嗎?還是,我們其實常用既定的成見去判斷
他們呢?
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當我周圍的人因為對我不夠認識
,因而輕看、誤會我時,我會如何回應?
許多的真相不明,是因為我們的傲慢;傲慢,使我們產生偏見、誤判。我也
常因傲慢,使心靈的視線不清嗎?
信友禱文:
請為司鐸們祈禱
司鐸的聖召萌芽、培育以及時時以僕人之姿服務,都需要
天主的降福、自己的努力和教會團體及家庭的支持;祈求
上主恩賜我們更多善牧,讓他們在身、心、靈各方面都得到均衡良好的培育
,以建樹教會。
請為人的品質祈禱
全球和國內面臨的諸多挑戰,都源於人的品質低落;祈求
上主幫助我們提升人的品質,拋卻私利,重新建立誠實、守法、負責、忠貞
、友愛、正義、和平的世界。
請為我們的團體祈禱
我們非常容易輕易地按照自己的成見或印象就判斷周圍的人,造成對近人的
傷害和扭曲,破壞團體的和諧。祈求 上主消除我們的傲慢,讓我們能謙遜
地張開眼目,真實地認識、尊重和接納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