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的門徒
依六十六 10-14;迦六 14-18;路十 1-12,17-20
默想:
今日,福音記載,耶穌派遣門徒傳福音;我們就以「傳福音的門徒
」做反省。耶穌要門徒傳福音,似乎更重視傳福音者這個「人」;
這人「是」甚麼,似乎比他「做」甚麼更重要。
門徒,是被「派遣」的;福音清楚說明,耶穌「派遣」祂的門徒。
「使徒」(apostle)的原意,就有被「派遣」的意思。
基督徒必需有這份「使命感」才是真正的基督徒,這也是
天主教徒較弱的地方,未能明白基督徒的本質包含了傳福音。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兩次派遣門徒,更凸出「使命感」的重要。
第一次,派遣十二人,明顯表示,十二位宗徒傳福音的特殊地位。
今天,我們可引申說,神職人員有非傳福音不可的特殊責任。
第二次,耶穌派遣七十二人,有人指出,舊約以為天下的國家只有
七十二個;這裡表示,基督徒被派遣到所有國家,不再限於以色列
十二支派。
另一意思是,不光是十二宗徒,所有基督徒皆被派遣到各處傳福音
,他們都有傳福音的使命。
門徒傳福音時,必需彼此合作;耶穌派遣門徒兩個、兩個的出去,
裡面包含了豐富的意義。
一方面顯示出,傳福音,是基督徒團體的使命,而不是個人的事業
;另一方面,基督徒所傳的既是愛與和平的福音,他們必需將愛與
和平在兩人的關係中發展出來,愛與和平的訊息才有說服力與可信
性。
兩人要保持良好關係並不容易,他們的組合並非出於自己的選擇,
而是出於被派遣。兩人在有限制的條件下,把愛與和平生活出來,
更彰顯出福音的力量。
從教會過去的經驗顯示,福音未能廣揚,往往因為基督徒不能兩個
、兩個的帶出愛的訊息。
神父與神父不和、神父與教友不和、教友與教友不和,彼此都以為
自己最有真理,不惜維護真理而傷害愛德;還不自覺地以為,為
天主做了件好事。聖雄甘地曾慨嘆說:「基督徒若能像基督一樣愛
人,全印度都會信了耶穌基督」。
門徒必需把愛與和平帶給別人;不但,門徒之間需具備愛與和平,
他們更要把愛與和平帶給別人。
耶穌要求門徒,謙遜地祈求 天主多派工人;不要依賴物質,要依
賴 天主,並要迫切地去傳。
最重要的,還是把和平之子耶穌基督帶給別人,代表耶穌說:「願
這一家平安!」「 天主的國已臨近你們了!」
基督徒要記著自己是和平使者,無論進那一家,都要把耶穌帶去。
門徒「要醫治城中的病人」,身體疾病的痊癒只是天國來臨的記號
,耶穌更重視全人的治療;個人內心的與人際關係中的愛與和平,
的確,可以治療無信的、自私的、貪婪的、虛偽的、憤怒的、絕望
的心靈。
傳福音的門徒有喜、有憂;傳福音有一定的困難、有被拒絕的時候
,連聖保祿也有雅典不愉快的經驗;門徒不能期望時時處處都受歡
迎。耶穌安慰門徒說,這是他們的損失,不歡迎愛與和平的人只會
自食其果。
傳福音的門徒應該時常喜樂;不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戰勝惡勢力,是
因為他們的名字已經寫在天上了。這真是個好消息,有聖經中耶穌
的話做保證。
不少教友十分重視某些敬禮或某些禱文;因為據說,這些東西可幫
助他們不致帶著大罪而終。其實,耶穌在福音中早就說了,傳福音
的門徒應該歡喜雀躍;因為,他們的名字已經寫在天上了。
讓我們緊記今日福音的訊息:基督徒的身分包括被派遣傳福音的使
命;傳福音時,必需與別人合作,彼此先活出愛與和平,然後,才
將愛與和平帶給別人。
傳福音者「是」甚麼,影響著他們「說」甚麼及「做」甚麼。
傳福音者最大的喜樂就是,耶穌保證他們的名字已經寫在天上了。
( 作者 吳智勳神父 )
反省與實踐:
1. 有傳福音使命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那麼,我是不是一位真正
的基督徒呢?
2. 傳福音,不是個人的事業;那麼,一介平凡教友要如何去尋找團
體合作的同伴?
我可以去請教本堂神父或教區主教,我們的堂區或教區要如何以具
體的方針及長期的規劃,協助一般教友來實踐基督徒這項團體的使
命。
3. 為了實踐基督徒團體福傳的使命,遇到難題時,想一想:我們要
如何取捨?
~~~~最有真理的我怎能不為 天主做做好事,我得堅持自己所維護
的真理才行?
~~~~雖然,在有限制的條件下,我仍祈求 天主幫助我把愛與和平
生活出來?
~~~~現實的物質或現象就在眼前,難道,不值得依賴?還是要依賴
那看不見的 天主?
~~~~傳福音,常被拒絕,還要保持喜樂的心繼續下去?為了自己的
顏面,體面的基督徒還是趕快遠離這種不愉快的經驗?
信友禱文:
1. 請為教會團體的福傳使命祈禱
傳福音,不是個人事業,每位教友都肩負著福傳的使命;願全能的
天主指教我們,使我們體認到這是一項光榮的使命,不應退縮,卻
要依賴 天主所賜的果敢與智慧,謙遜、喜樂地與他人合作、互相
扶持,使我們的福傳行動充滿愛與和平。
2. 請為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們祈禱
全能永生的 天主,求禰引導所有的學生能善用假期,有計畫地參
與有益身心健康平衡發展的活動。
求禰幫助他們遠離一切誘惑與危險,使他們從寶貴的知識與經驗中
成熟蛻變,在假期生活中學會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