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與救恩(若六 24~35)
張春申神父 著
今天 ( 十八主日 ) 和以後三個主日的福音,教會要求我們聆聽耶穌在五餅二魚
奇跡之後的道理。
若望福音在教會傳統中稱為精神福音,表示他有更深的懂悟;我們用下面三個
主題來註解剛讀過的福音:第一、奇跡的意義;第二、救恩的獲得;第三、
耶穌與救恩。這三個主題,在今天的福音裏,是在耶穌和群眾的對答中緊密銜
接的。
第一、奇跡的意義;耶穌在彰顯五餅二魚的奇跡之後指出,群眾尋找祂,並不
是為了奇跡啟示的精神意義,而是為了物質的食糧。本來,藉著奇跡所增加的
可損壞的餅和魚,應該導致人相信耶穌所賜的精神食糧、 天主的救恩。
第二、救恩的獲得;群眾聽到了耶穌提起永生的食糧,立刻問道:該做些什麼
,才能獲得永遠的生命、 天主的救恩?
這實在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由猶太人的閒話中發現他們的基本
態度;他們認為,人能夠依靠自己的行為獲得 天主的救恩、永遠的生命,也
能夠正確地加以解釋;這種想法真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因為,永遠的生命是 天主的恩惠,人絕對沒有名分、也沒有能力去爭取。
誰若認為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賺得永遠的生命,真是非常嚴重的誤解。
人自己怎麼能夠分享 天主永遠的生命呢?人是能死、而且必定要死的,怎麼
能夠自己達到永生不死之境呢?
不過,另一方面, 天主決定把自己的生命賞賜給人;那麼,人的確必須做些
什麼,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
究竟應當做些什麼呢?
耶穌回答說:信仰,不是別的,就是相信耶穌基督。
為什麼呢?這裏真的可以讓我們了解信仰的意義;信仰,不是別的,而是人的
自由行動;這個自由行動便是打開心靈,接納 天主的啟示:
天主的話、 天主的生命。 天主賞賜永遠的生命;假使,人封閉自己的心靈
,不信、不接受,就不能進入永遠的生命。
所以,耶穌要求群眾相信,由於 天主的生命是藉著祂的聖子耶穌基督而賜給
人類的;因此,相信耶穌,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
可見,人該做些什麼,才能獲得救恩,這種說法能夠正確地解釋。
不過,我們也因此可以看出,除非 天主決定賞賜永遠的生命,人才會相信;
所以,信仰也是 天主的恩惠。
第三、耶穌與救恩;由於,耶穌要求群眾相信祂,才能得到永生的食糧,於是
,他們按照傳說,要求耶穌如同梅瑟一般自天降下瑪納,這樣,他們才肯相信
祂。
猶太人的祖先逃出埃及,在曠野中,以天降的瑪納做為食糧;根據當時的民間
傳說,默西亞來臨,祂要如同梅瑟一般,自天降下瑪納。
所以,當耶穌要求他們相信自己時,群眾反而向祂如此要求。
於是,耶穌清楚地聲明:瑪納,不是真正的、使人永遠生活的食糧;祂,才是
真正的、自天降下的生命食糧。祂是永遠的 天主子,在祂內有永遠的生命;
到祂那裏、相信祂的,便是接受祂所賞賜的 天主子的生命,成為
天主的子女。分享這個永遠生命的人,不會飢餓、也不會口渴。
我們說,若望福音引領人更深的懂悟;今天福音中的三個主題,對於奇跡、信
仰基督和永遠的生命,一層一層地闡明。我們聆聽福音之後,參與感恩聖祭之
時,一定會在信仰中更深刻地體驗到自己領受的永遠的生命。
反省與行動:
為什麼,在禮儀年的乙年中的這幾週,教會安排宣讀「若望福音」第六章,而
不是「馬爾谷福音」;我明白嗎?
為什麼,在耶穌顯了「五餅二魚」的奇蹟後,要有這一段和群眾的對答;我理
解嗎?
我懂悟耶穌和群眾對答中的三層重要的意義嗎?
禱文: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遠不會飢餓;信從我的,永
遠不會口渴。」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每一位
天主子民都能真切懂悟生命之糧的意義,並引領其他的人來領受。
請為奧運會祈禱
2012年的奧運會於七月二十七日到八月十二日在倫敦舉行;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每一位選手都能展現平日練習的實力,進行君子之爭;透過建立友誼
、彼此交流,達到和平的理想。
請為受苦的人祈禱
敘利亞的內戰、印度火車失火事件和北部的大停電、亞洲各國的颱風侵襲等,
都讓許多人受苦,甚至喪失生命;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所有受苦的人都能早日脫離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