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一月份生活聖言
「祂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吧說話」(谷七37)
烏姆拉錫(Umlazi) ,是一九五零年代在南非各大城巿的巿郊逐
漸形成的其中一個黑人住宅區;目前該區人口約七十五萬。
可是,學校、醫院和住屋卻十分短缺,甚至,連足球場也沒有一
個。居民的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四十;貧窮已為該區帶來各類暴力
事件、罪行,以致愛滋病的高發病率。
很多人感到孤立無援,卻又害怕說出他們的痛苦和數之不盡的難
題。
該區不同基督教派的領袖不禁自問:「我們可以做些甚麼?」
接著,他們卻不約而同地說:「我們需要打破沉默,並且,開展
一份真正的交談,彼此聆聽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一起面對和
解決大家的問題」。
他們從年青人開始,跟他們建立一份具有建設性的交談和更深厚
的情誼。
藉著這個寶貴的經驗,烏姆拉錫的基督徒提議,以馬爾谷福音中
的一句話做為本月在世界各地舉行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標
題;本月的生活聖言也取材自同一章節的福音。
二零零七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指引建議該週的祈禱意向
應包括以下兩點:努力謀求基督徒之間的合一以及基督徒對人類
痛苦的回應。
本月的生活聖言起源於,耶穌外出傳教,「有人給祂帶來一位又
聾又啞的人」;祂向他說:「厄法達」,就是說:「開了罷!」
便治好了他。
人們看見了,「都不勝驚奇」(谷七 32 - 37),叫喊著說:
「祂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吧說話」。
耶穌向那些與祂在旅途中相遇的人所行的奇蹟,是祂一份愛的表
示,同時也是祂來到世上去建立新天新地的一個徵兆。藉著治癒
聾啞人的奇蹟,耶穌賜給了我們一份新的領悟力和宣講的能力。
「厄法達」這句話,正是我們領受洗禮時,向我們宣告的同一句
話;「厄法達」這句話要求我們,開放自己,去聆聽
天主的聖言,好讓聖言進入並植根在我們的心中。
藉著「厄法達」這句話,耶穌邀請我們打開心靈,去聆聽那些肖
似祂的人,即是每一個人,尤其是兒童、窮人、貧乏的人。
祂邀請我們,跟他們開展一份愛的交談;甚至,跟他們分享我們
生活福音的體驗。
我們感謝耶穌不斷在我們內工作;就讓我們與昔日的群眾一起向
祂歡呼讚頌:
「祂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吧說話」。
我們應怎樣生活本月的生活聖言?
我們必需突破自己『充耳不聞』的障礙,消除在我們內心與外面
的嘈雜聲;因為,它們會妨礙我們聆聽
天主的旨意、良心的呼聲及兄弟姊妹的忠言。
很多時,我們會收到不同的人向我們發出無聲的求助,例如一位
需要呵護的小孩、一對婚姻出現危機的夫婦、一位病人、一位老
人家、一名囚犯以及所有需要援助的人。
我們也聽到普羅大眾要求改善生活環境的呼聲、工人爭取正義的
訴求以及少數族群為生存權利所做的申訴等。
可是,我們有太多的嗜好和消遣讓我們分心,以致未能張開心靈
的耳朵,去關心身旁的人的需要。
也許,我們只專注於自己的需要上,對其他人的一切苦況,惟有
假裝聽不見。
本月的生活聖言要求我們去『聆聽』,重新以守望相助的精神來
承擔他人的憂慮與困苦,分享他們的喜樂與夢想。
它也邀請我們不要『沉默』,反而要敢於發言;例如去分享我們
心靈深處的經驗和信念;為弱勢社群打抱不平;促使敵對雙方重
修舊好;為別人提供一些建議、解決方案、新的對策等等。
當我們遇上突如其來的變化而感到應付不了的時候,那股驅使我
們勇於接受挑戰、給予我們力量的信念就是:耶穌已把我們的耳
朵開啟了、把我們的舌結解開了。
「祂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吧說話」。
以下是來自南非的莎璐琪的經驗:
當她和家人遷居到德班的時候,她發覺到自己處身在一個大城巿
當中,並要承擔一份責任相當重大的新工作。那時仍是實施種族
隔離政策的年代,由一位黑人婦女出任領導職位是非常罕有的。
一天,璐琪發覺,有一種急性的哮喘病正在工人之間傳播,這是
由惡劣的工作環境所引起的。
很多工人突然不能上班,並且,要休息幾個月才能復原。
她向公司的副總裁做了報告,並提出解決的方案,就是:安裝一
座空氣清新機,來淨化工作環境的空氣。
由於機器價格高昂,公司起初否決了她的建議;不過,璐琪一直
以來都在努力實踐生活聖言,並在聖言中找到了力量和光照。她
感到心中有一股力量在燃燒,使她在公司的所有討論中能夠坦然
無懼,且保持冷靜,以真誠的態度耐心聆聽管理層提出的意見。
她憶述說:「當討論到某個階段時,我好像舌生蓮花,說話時能
夠恰到好處,去維護那些沒有發言權的工人的權益。
我讓管理層清楚看到,起初高昂的機價,最終會因為工人的健康
得到改善,無需請病假休息,獲得回報」。
璐琪的論據具有說服力;公司終於多安裝了一座空氣清新機。
很快地,哮喘的發病率便由百分之十二回落到百分之二;而且,
曠工的比率也以同一的幅度下降。
公司的管理層紛紛向她道謝,並且,在她的薪酬上加了一筆額外
的酬金。
喜樂的情緒不斷在工人之間散播;因為,從任何一種意義上說,
他們在工廠裏也呼吸到一股『清新的氣息』! 盧嘉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