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一日,在例行周三公開接見活動的
要理講授中,教宗方濟各講解了逾越節三日
慶典的深刻含義;教宗指出,基督的十字架
是人類的希望燈塔,指示著世人生活的方向。
教宗表示,普世教會已經沉浸在聖周的神聖
靈性氛圍中,從聖周四開始,教會將進入禮
儀年的最高峰:慶祝主的受難、死亡和復活
的奧蹟。
教宗首先講到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第一天,他
說:在聖周四晚上、在主的晚餐彌撒中,我
們將重溫主最後一次的晚餐中所發生的一切
;那天晚上,基督以感恩聖事給門徒們留下
祂愛的遺訓,做為祂恒久臨在我們中間的一
個備忘錄。
在這聖事之中,耶穌以祂自己為犧牲,祂的
聖體和聖血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奴役中解
救出來;那天晚上,祂邀請我們彼此相愛、
服侍他人,就如同祂給門徒們洗腳一樣。
在講到聖周五的紀念救主受難日,教宗說:
聖周五,是悔改補贖、守齋和祈禱的日子;
遵照聖經的記載和禮儀祈禱,我們有如聚集
在加爾瓦略山、在濃厚的禮儀氛圍中向我們
展示了被釘十字架上的主耶穌。
禮儀行動的高峰就是顯示十字架的基督苦像
,這朝拜十字架的禮儀行動,讓我們重溫無
罪羔羊為救贖我們所走的道路。
到時,我們將可以把病患、窮人、被拋棄者
的痛苦放在心靈和腦海中;我們將可以紀念
『祭祀品羔羊』,即那些因戰爭、專制統治
、每天暴力和墮胎等的無辜受害者,我們可
以透過祈禱,將今日受十字架之苦的人帶到
被釘十字架的基督苦像面前,只有從祂那裡
,他們才能獲得安慰、他們的痛苦才能獲得
意義。
接著,教宗解釋道:在十字架至高祭獻的時
刻,耶穌完成了在天 大父託付給祂的使命
,就是進入苦難的深淵並戰勝死亡。
唯有 天主能做到;我們是因祂的創傷獲得
了痊癒(參閲伯前二24),由於祂的死亡,
我們獲得了重生;幸賴祂的十字架,再沒有
人會在死亡的黑暗中孤獨行走。
隨後,教宗繼續講解聖周六的意義,他說:
聖周六,是靜默的日子,因耶穌悲慘的死亡
,門徒們在眼淚和迷茫中度過這一天,甚至
也感到被 天主拋棄。
聖周六,也是瑪利亞的日子,她以淚洗面,
但是,她內心充滿著信心、希望和愛。
當一切似乎都終結之時,她一直守望著,對
天主的許諾充滿希望;祂要從死者中復活。
因此,在世界最黑暗的時刻,瑪利亞成為信
友的母親、教會的母親和希望的象徵。
教宗強調說:當十字架的重擔成為我們沉重
的負擔時,她的見證和轉禱支持著我們。
教宗繼續解釋:在聖周六傍晚的黑暗之中,
喜樂與光明隨著耶穌復活前夕的守夜禮儀和
哈肋路亞的喜慶歌聲迸發,我們將在信德內
與復活的基督相遇。
被釘十字架的主復活了!這個啓示消除了所
有的疑問與不確定、猶豫和恐懼;復活的主
給我們這樣一個確定,那就是善終究要戰勝
邪惡、生命終究要戰勝死亡。
最後,教宗説道:今年,在疫情大流行的情
況中,我們將慶祝耶穌復活節,在許多苦難
的情形中,特別是那些受貧窮、災難或衝突
折磨的人、家庭遭受苦難時,基督的十字架
就像燈塔一樣,指示著仍在波濤洶湧的海上
行駛的船隻。
這是永不令人失望的望德的標記,它告訴我
們,在 天主的救贖計畫中,連一滴眼淚,
甚至一聲呻吟都不會被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