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天父的慈愛,恢復人的尊嚴
路十五 1~3,11~32
那時,所有的稅吏和罪人都過來聽祂講話;法利塞人和
經師便私下議論起來說:「這個人交接罪人,還跟他們
一起吃飯!」
耶穌遂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說:「某人有兩位兒子,小
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那份家產給我吧
! 』
父親就把一生的財產給他們分開了。
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收拾一切,離開、到遠方去;在
那裡浪費他的資財、揮霍地生活。
當他花光了所有的一切後,那地方發生大饑荒,他便窮
困起來,只好投靠當地的一位居民;那人派他到田裡去
放豬。
他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充飢;但是,沒有人給他。
他回心一想說:『我父親有那麼多傭工,食物充足有餘
,我在這裡卻餓得要死!
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裡去,我要對他說:父親!我得罪
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做
你的一位傭工吧』;於是,他起來,往他父親的家去了。
他還在遠處時,他的父親看見了他,憐憫的心腸大動,
就跑過去,撲到他的頸項上不停地親吻他。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再不配稱
為你的兒子了』。
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快!拿出最好的長袍給他
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子穿在他腳上、把那隻
小肥牛牽來宰了!我們要吃喝慶祝;因為,我這位兒子
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開始慶祝。
那時,他的大兒子正在田裡;當他回來、快到家時,聽
到奏樂、歌舞的聲音,就叫一位僕人過來,查問是怎麼
一回事。
僕人對他說:『你的弟弟來了;你父親因為他平安無恙
回來,就把那隻小肥牛宰了』。
大兒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的父親遂出來勸解他。
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麼多年來,我服事你,從未
違背你的命令,你卻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
和我的朋友慶祝!
但是,你這個兒子同娼妓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
你倒為他宰了那隻小肥牛!』
父親對他說:『孩子,你一直和我在一起,凡我所擁有
的,都屬於你;只因為你這位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
,我們必須歡樂慶祝!』」
反省
罪惡使人逃避生命之源的 天主、走向死亡;福音中,
那位遠走他鄉、活得連豬都不如的小兒子,其實,就像
一位失去生命的人,他的愚妄在於從與
天主相反的方向去尋找「自認為好的生命」。
然而,「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詩人海子,
1964-1989);因此,聖保祿規勸我們與
天主和好,得以重生。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說:「 天主的慈悲之愛是創造
性的愛」, 天主向人顯示慈悲,是為讓人得到新生命。
當小兒子重返父家,深刻體驗到父親的慈愛,恢復了人
的生活和尊嚴,宛如新生。
因此,常辦告解的意義也在此!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