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世界窮人日,教宗方濟各文告:
向窮人伸手施惠
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令我們措手不及,深感迷惘和
無力;然而,向窮人伸出的手絕非一朝一夕而成,
它反倒見證出我們如何妥善準備辨認出窮人,在他
們有需要時加以扶助;在二零二零年的世界窮人日
文告中,教宗方濟各闡述了這一點。
六月十三日,聖座新聞室以直播形式召開記者會,
介紹了本年度的窮人日文告,主題為「向窮人伸手
施惠」(參閱:德七36)。
舊約《德訓篇》的睿智勸言貫穿了第四屆世界窮人
日文告,教宗指出,這些金玉良言的作者生活在大
約主曆前兩百年,「這些意義深遠的話語,今日也
有助於我們專注於本質,跨越冷漠的障礙」。
《德訓篇》開門見山便為許多具體的人生處境提出
建言,其中包括貧窮;在一頁又一頁的金玉良言裏
,我們發現這位作者「再三提及 天主,卻又不忘
關注具體的人」。
事實上,「獻給 天主的祈禱,以及對窮人和受苦
者的關懷,二者之間密不可分」;因為在服務窮人
時, 上主降福我們,祈禱得以實現。
關注窮人,絕非易事;但是,這是把個人和社會生
活導入正確方向的必要條件。
面對物質和精神匱乏的人,我們總會問自己該如何
提供協助;教宗表示,基督徒團體蒙召參與這分享
的經驗,意識到我們責無旁貸,為了成為窮人的支
柱,首要之務是親自活出福音勸諭中的貧窮。
在這方面,教會確實沒有全面的解決方法;但是,
教會能「藉著基督的恩寵,做出見證和分享之舉,
並感到有義務為缺乏生活所需的人提出請求」。
接著,在文告中,教宗談論了許多「伸出的手」;
首先,伸出手的人會發現,自己能通過行動來賦予
生命意義;再者,「伸出的手」是一種記號,令人
立刻聯想到「親近、關懷和愛」。
「在病毒肆虐全球,帶來痛苦和死亡、不安與迷惘
的這幾個月裡,我們能看見許多伸出的手!」
它們是憂心忡忡的醫生伸出的手,試圖為每位病患
找到正確的解藥;它們是護士伸出的手,即使超過
工作時間,也在照顧病人;它們是政府人員伸出的
手,想方設法盡量解救更多的人;它們是藥劑師伸
出的手,在與人接觸的高風險中處理眾多需求;它
們是志願者伸出的手,援助在街頭或家中糧食短缺
的人;它們是勞動者伸出的手,提供基本服務、保
障安全。
「我們還能描述許多其它伸出的手,甚至撰寫一篇
善行的德敘禱文;這所有的手都挑戰了傳染和恐懼
,帶來支持與安慰」。
教宗寫道:「這次疫情突然而至,令我們措手不及
,深感迷惘和無力;然而,向窮人伸出的手絕非一
朝一夕而成,它反倒見證出我們如何妥善準備辨認
出窮人,在他們有需要時加以扶助。
慈悲的工具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日常鍛鍊,第一步
驟是,要意識到我們多麼需要先得到那伸向自己的
手」。
在當前的疫情中,「我們感到更加匱乏和軟弱」;
因為,我們體嚐到自己的限度和自由受限制。
在足不出戶的寂靜中,我們重新發現簡樸的重要性
,回歸本質,培養出新的兄弟情誼的需求,好能互
相協助,彼此尊重。
因此,「向窮人伸手施惠」,這句勸言邀請所有感
到命運相連的人負起責任,替最弱小者扛起重擔,
誠如聖保祿所言:「你們應該彼此協助揹負重擔,
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參閱:迦六 2)
關於這點,《德訓篇》提出了扶助弱小的具體行動
:「不要中止哭弔的人,要同哀悼的人一同哀悼。
看望病人,不可怠慢」(德七38~39)。
此外,談到「向窮人伸手施惠」,教宗也提及截然
相反的態度,也就是:袖手旁觀、對貧窮無動於衷
,反而經常成為同謀,冷漠和冷嘲熱諷是他們的家
常便飯。
除此之外,有些伸出的手在電腦上飛快地把大筆金
錢從世界的一端轉到另一端,造就極少數人的富貴
和黎民百姓的苦難;另外有些伸出的手靠販賣軍火
來累積財富,卻讓孩子等其他人的手用這些武器來
撒播死亡和貧窮;還有些伸出的手暗地裡違法互惠
,快速又腐敗地斂財。
為此,教宗疾呼,務必把這些手轉變成促進全世界
正義與和平的工具。
《德訓篇》這段規勸的結尾是:「你在一切事上,
要記得你的末日」;教宗闡明這句勸言的雙重詮釋
說:「第一個詮釋點出,我們必須隨時考慮到我們
生命的終結」,謹記我們共同的命運有助於在生活
中關注赤貧者和缺少機會的人。
第二個詮釋格外強調目的,因為「我們生命的目的
敦促我們樂此不疲地實踐計畫、踏上旅途」。
「我們每個行動的目的必會是愛」,所以,我們朝
著愛前行,分享、奉獻並服務。
最後,教宗懇求 天主之母、眾窮人的母親陪伴我
們每天與窮人相遇的旅途,願聖母瑪利亞的轉禱能
把「伸出的手化為分享的擁抱、重新尋獲手足之愛
的相擁」。
本年度的世界窮人日將於十一月十五日舉行。